第4部分 (第1/4页)

在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过程中,人们更多地将目光聚集在那些所谓对目标完成具有积极意义的因素上。如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环境假设;高投资带来高增长的运营模式;难见劣势和威胁,只有优势和机会的战略分析过程;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争抢行为以及用之不竭的社会资源攻关行动;客户至上,让客户完全满意的营销策略;追求卓越,成就行业霸主的目标追求等。而对那些可能使积极因素变成消极因素的因素却层层过滤,视而不见,产生了“只见玫瑰不见刺”的现象。正如前所述,这些积极因素无论列举得再多,也只是所有影响目标完成因素中的一部分。

千帆竞过,百舸争流。只有具有良好风险哲学思维的人才能在困境中拨开云雾看到太阳,才会勇于冒险,在风险中抓取机会,成为最佳机会实践者,最终成为人生的大赢家。缺乏风险哲学的决策行动都是盲动和赌博,与“赢”背道而驰。

一切从观念做起。

在此,所谓“风险哲学”是对所有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风险与机会的实质性、辩证性和全面性认知和认可。“机会实践”是指符合风险哲学,寻求有利于企业目标实现机会的实际行动。

风险哲学与机会实践正是你公正裁判的依据和标准。

书至本章,上节关于父子鱼的故事还在继续。从那以后,小鱼似乎知道了什么是风险,懂得了近海无风险。小鱼又一次与许多朋友游至近海,它们突然看到四周有个网格的屏幕包抄而来。原来它们已经进入捕鱼者设下的鱼网。鱼们本能地扑腾,渔网越缩越小,鱼们跳得更厉害啦!有些鱼终于感受到生命的威胁,它们拚命地跳过网边成功脱逃,它们庆幸而欢呼;有些鱼已经绝望,大骂自己命运不济,停止了努力,沉入网底去寻求安全;还有些未被网住的鱼静呆在网边看热闹,备受激烈气氛的感染,勇敢地跃过网边……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节 忽视风险的代价—— 风险意识(2)

对鱼来讲,大海既是温暖的家,又是生存的港湾,却充满风险。在它们成为渔民的猎物,成为人类美餐之前,风险就从未消失过。只不过有些风险是难免的,有些风险是可以避免的,还有些风险是本来就不应该发生的。想一想,即使成功逃逸的鱼们也有可能进入别人的渔网或与鲨鱼不期而遇,就让人倍感生命之沧桑,人生之险恶。难道人生不也这样吗?难道企业不也如此吗?

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书中说:“管理好的企业,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风险危机早已被预见,早已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了。”

生理学家说,每周保持适当的高速心跳有益于长寿,平常时间还是要平静如初。企业如人,需要让企业像人一样心跳加速达到120次/秒,却不可跌入持续超速、跌宕起伏和扣人心弦的心跳陷阱。很多企业都是因为忽视风险让企业在不停的超速心跳中死亡。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风险的厚爱,而是从未放松过对风险的重视。因为他们知道忽视风险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风险在规则之内,在策略之间,在环境之中,在选择之时。总之,风险无所不在。

一、风险在规则之内

《聊斋志异》中有个故事,讲的是当年葡萄牙人慕名来到中国,想和中国开展贸易,但被中国边将拦于海岸。他们倍显诚意地说,只做贸易,只要允许他们上岸,并且提供一块地毯大小的地方就可以了。中国边将同意了。葡萄牙人“信守诺言”,在岸上铺了一块地毯,只不过,这块地毯像施了魔法,一路卷开,越铺越长,而船上的人鱼贯而上,逐级向前推进。不一会,地毯上就蜂拥了几百号人,而且各怀利刃冲向中国守将……真有点像“穷图匕现”的翻版,却远远高明于献图之人。

欧美人善于制定规则,但往往暗藏杀机。这也是为什么“一流企业定规则,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造产品”的根本原因。

2005年6月2日,某报纸刊登了一张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挥手擦汗的照片,这是他来华试图通过谈判解决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纺织品问题,在回答清华大学20多名学子的尖锐提问时的真实写照。当有人提及,在WTO面前美国为什么另搞一套时,他说:“就有关WTO规则方面,我们美国有自己的理解,中国也有自己的理解,但我们认为中国的理解是有问题的。”可是真正的问题是“美国部长所说的问题”本身就存在问题。

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WTO中的规则风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