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1/4页)

李跃城尝试了,做了,只是效果不那么明显。

被他尝试的六七个学生,两个多月来只是提升了三四十分不等,那里面也有差生有尖子生,差生如原本的唐文辉提三四十,和一百多对比差距太大,尖子生幅度更小。

但这些,他只认为是自己天份不行,过程没把握好所致。

因此他对黄景耀很感激的,等黄景耀开口连说不敢,李跃城再次道,“今天中午咱得好好喝点,我得多敬你,还有,你如果有什么用得上我尽管开口,只要能对学生有帮助,做什么都行。”

黄景耀张了张嘴,还有些不知道该如何说。

如果不是李跃城态度依旧摆的这么直,某些话他都不会考虑去说。

“咦,还真有?哈哈,你不用顾虑,什么都不用的,咱们当老师的面对高三生的时候,哪一个不是把他们当晚辈看,只要这些小子能有好出路,那就行了。”李跃城也不傻,至少人情历练上是超越黄景耀这青年的。

等这番话再次讲出,黄景耀才笑了。

既然话说到这份上,他没必要藏着掖着了,先把思索的办法说出来,再让李跃城考虑利弊,如果他答应了对唐文辉的确有很大好处,还不止波及一个学生的。

也只要李跃城同意,按照他的想法找几个最合适的互助式学生,黄景耀如何去激励这些小家伙们爆发动力,这就不是问题了。(未完待续……)

第124章 又见黑马!【3更】

(ps:睡觉前先爆三更,继续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

黄景耀和唐文静再次回到罗权一高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中午吃饭时和李跃城敲定了某事,一个多小时后,李跃城就选好了几个成绩和现在的唐文辉相当,也各有一些偏科现象的学生。

总共四名学生,不管是家庭环境差一些的还是好一些的,黄景耀找出针对性的鼓励言辞真的很容易,这和他在自己学校激励自己学生不同之处就在于,市一高的学生没有对他的依赖性和服从性。

在县一高五、六班的学生早达到他说什么就做什么的地步。

市一高这种情况就见不到了,学生们不是没听过他的大名,几次考试成绩越来越震撼,不止老师们震撼,学生们受到的冲击一样不会小,那几个学生刚见到黄景耀时也是激动的厉害,还充满期待,但他们只是激动和期待而已,依赖什么的还是没有的。

这种区别至少让黄景耀多花费了一个小时才彻底把他们的劲头激发出来,而这种效果能维持多久他也不确定,后续的就要看李跃城了。

不过达到这种程度也不错,至少黄景耀是比较满意的,再次站在五班教室外时,看着教室里正在学习的众多身影,看到王志衡、罗光辉几个学生聚在一起研讨什么,而另一个方向是王兴杰等聚在一起。

他心下也多了不少期待。

这种互助式学习方法,上一次考试根本显不出效果,但到20号的三模。那就也进行了接近两周。应该会有一定效果吧?

效果不需要太大。哪怕罗光辉王志衡等偏弱的科目提升十分,就能从630多跨入六百四五行列,这就是一个质的蜕变了,是希望极小进入北大,和希望比较大的对比。

就算王兴杰等人,提升十分后一样可以稳妥的选择复旦人大之类名校。

“还有7天,最后这一周我也要好好督促他们,争取拿出一定效果来。”

站在教室外看了一阵子。黄景耀这次没有进班,而是走回了办公室,班级里各情况趋于稳定,他可以多抽些时间去向秦兴鹏请教如何更好的讲课,提高下他自己的授课水平的。

时间在忙碌中晃过,一周后三模如而至。

密集到让人疲倦麻木的考试过程没什么可多说,黄景耀按部就班的监考,两场考试结束中学生也只休息了几个小时的空闲。

老师们阅卷方式也和以往一样,优先文科班。

现在的文科班已经成了罗权一高的招牌了,文科或许能有十个人进入北大。还有可能出现省状元比起来,理科班……

理科班真有些太弱。

尤其那位理科小小班的班主任。他也曾经尝试着模仿黄景耀的方式,三天就惹出了事,后来还在和黄景耀偶遇时放了冷话,似乎有较量意味,但他真没时间去自学什么的,接下去一次考试两个理科班尖子生分数竟各自下滑了十来分不等,哪怕是总分下滑。

这就被学校立刻制止了。

听说那位杨老师还分别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