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 (第1/4页)

这样的惊喜,让黄景耀之前在饭局上一点小郁闷都一扫而空,人也变得振奋无比。

可他没想到的是,在自己言语中孙明辉一张脸却尴尬起来,还有些小狼狈。

“怎么了?你的新突破这么强大,……”

诧异的反问一声,李教授才苦笑着摇头,“他这个突破,的确是很伟大的突破,问题就是成本。做出这个突破前,这样的充电器几百块钱就能打造,然而现在,这却是借用了景耀你从国际上进口来的各种顶级器材设备,这么一块小玩意,现在造价足有五万多。”

“虽然有了突破,但成本太夸张了,根本没有什么前景。”孙明辉也苦笑着开口,一番话听的黄景耀目瞪口呆。

百倍成本提升?

好吧,这样的成本,还真没什么前景了,至少以这成本,制造出一个充电器,原始成本五万多,你想像王亮的脑机接口那样对外出售,又该定什么价位?

这体温充电器是方便,方便的比起原始充电方式好处无数倍,优点也能罗列一大堆,如果便宜,还真不缺市场,就算不可能像脑机接口那样热销,如果只是几百块一个,估计也能让孙明辉成为小富豪,推向全球市场几百块一个,估计让他成为千万富豪是轻而易举的。

偏偏五万多成本,绝对是开玩笑呢,没钱的人买不起,有钱的人还不如多买几个手机充好电随身带着呢。可以说这玩意就算推出去,你定个六七万的价码不赚什么钱,全球范围也不会有多少用户购买的,哪怕欧美等发达国家薪资消费水平高,也一样如此。

“科研就是这样,有时候一些具有很大实用性的发明创造,都会因为成本问题无法压缩,而根本没有市场,就会烂在一些实验室里,外界根本无从知晓。”李教授再次开口,言语中也多了一丝无奈和感慨,“不过这东西,还是有不小价值的,普通人不会购买,但国外实验室若想买回去研究,也不意外。现在看就看明辉的选择,他若想制作,卖给实验室研究所之类,也能小赚一些,但那样子被外人研究透彻,却也可能比他先做出新突破。”(未完待续。)

第370章 四年为期

随着李教授的感慨,黄景耀心下也闪过一丝恍然,更好笑的看向孙明辉,“怎么,你打算出售这最新的体温充电器?”

李教授说的很对,反倒一开始黄景耀自己想错了,他一开始只想着针对普通人市场没什么用,可科研呢?

针对相关的研究所实验室,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有人想买回去研究都不算奇事。

孙明辉这个充电器技术层面的科技实力还是很充足的,目前国外还是七八十个小时才能给空电手机充满电,这里三个小时,效率提升二十多倍,你说科技含量能小么。这也毕竟是新能源项目,意义也不小。

“我是想出售,这半年多来黄老师你对我各种支持,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都那么大,我已经研究了半年还是只有这一点进展,……出售的话成本五万多,针对实验室研究所,就算定价十万应该也有一定市场,就算全球只有十个研究所来购买,也能收回一些成本。”问询下,孙明辉也点了点头,

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而言,十万人民币的开销真不算什么吧。然后,就算全球真只有十家研究所或实验室购买,就能换来一百万,利润也有小几十万,有了这笔钱,他就可以回报黄景耀一些,而不至于像之前半年那样,吃住用等只会从眼前他尊敬的人身上索取却没一点回应。

不过说是这么说,孙明辉心下也舍不得,真要出售了。被外面拿去各种研究。指不定真会比他更先做出新的突破。这个绝对不只是简单的猜测和无理的担忧。而是科研这种事,就算国外目前已知的产品是七八十个小时才给空电手机充满电,但实验室里的半成品呢?谁知道。

说不准就有哪个发达国家实验室里,已经走出了不少步,只差关键一步没到位,某个技术难点没解决,孙明辉之前能让效率提升十倍,成本也只有三四百人民币。再此让效率突进后成本才飞速提升,这就是一个技术难点的解决,或许国外也有类似的或者相仿的?差了一点没解决,而且还和他的思路不一样,一旦得到了他的东西,互相印证下受到启发,再搞出新的方向进展,不奇怪的。

就算国外没多少个像他这样的多学科满天赋全才,但一批科学家理论家,互相熟悉多年。走过几次弯路后各种配合默契也会提升……那基本就能接近一个全才了,谈到真正的各学科知识。孙明辉进展虽然快,但比起顶尖学者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别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