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的东西表现出来。例如,懒惰、自私、霸道等。但当我从深层次挖掘孩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时,我发现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家长们可以这样想一想,很多孩子本是在同一个班级里学习、接受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但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而且品德很高尚,而有的孩子不但学习成绩不好,而且还常常做一些小偷小摸的坏事。作为老师我知道,老师们对任何一名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他们不可能,也没有时间或机会给某个孩子开“小灶”。所以,孩子们的成绩有优劣之分、习惯个性有好坏之分、思想品德有崇高和低俗之分……只能从家庭教育中找原因。

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使孩子已经在学校接受了正规的教育,家长也不能放松对他们的教育,因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两回事。

每当与一二年级孩子的家长沟通时,我常常会问他们这样这些问题:

“你知道一二年级孩子的心理成长任务吗?”

“你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吗?”

“你知道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吗?”

……

每当家长们对这些问题都表现得很茫然时,我就会告诉这些家长:“不了解有关孩子的这些问题,你是做不好他们的父母的。”

的确,如果家长每天只知道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只关心他们的身体成长,而不关注心理成长,或者说,家长根本不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将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那面对孩子忽然出现的那些问题,你很有可能就会手足无措,甚至是手忙脚乱。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也许有一天你发现自己钱包里的零钱少了,而你又在孩子的口袋里发现了很多还没有来得及吃掉的泡泡糖,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

相信大多数的家长面对这种情况都会手足无措:批评、责骂孩子,怕伤害他们脆弱的心灵;就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又怕孩子养成偷窃的习惯……但如果家长了解一二年级孩子的心理,了解那些偷窃行为是他们物欲和占有欲发展的一种表现,是由于他们对金钱的不正确认识而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一般都会知道要却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欲望,要教他们正确认识金钱,这样就能把孩子的偷窃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了。

所以,在教育一二年级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扮演很多种角色:

既是“先知者”,能够对孩子的行为做到未卜先知;

又是心理学家,时刻把握孩子心理的变化;

更是慈父慈母,拒绝打骂、侮辱、贬损等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心平气和的情绪下就能把孩子教育好;

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还要做孩子言行的“老师”,让孩子的言行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正确的熏陶和引导。

。 想看书来

三、母亲教育——给孩子最科学的爱(1)

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听到孩子们这样评价自己的爸爸妈妈:

“我喜欢妈妈,因为妈妈总是那么贴心,总是那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我要以爸爸为榜样,因为他总是那样幽默,而且我觉得他是一个伟大的‘万能人’!”

……

是的,在大多数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和妈妈的形象都是完全不同的:妈妈是慈爱、温柔的象征,而爸爸则是严厉、强大的象征。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母亲教育与父亲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教育。母亲的教育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细腻、更加有爱心,而父亲的教育却能让孩子学习坚强、充满力量。

在多年的教育学过程中我发现,那些从小缺少母亲教育的孩子常常会被不安全感包围,而那些从小缺少父亲教育的孩子常常会莫名其妙地陷入自卑情绪之中。所以,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母亲教育与父亲教育完全不同,它们不能互相替代,它们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们分别对母亲教育和父亲教育做详细地论述。

提到母亲教育,很多母亲常常这样向我抱怨:

“我家孩子真奇怪,我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他却跟他爸爸是一条心的。”

“我家女儿一点也不怕我,但在他爸面前却一点也不敢顽皮。”

“每当儿子不想完成任务时,他都会软磨硬泡地想让我妥协,但只要他爸瞪他一点,他就会乖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