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过只给了赵佶半个月往返的时间。

赵佶算算日期,来回就要将近十天的时间,那么自己在洛阳也待不了多久,因此虽然得到了准许,却也不急着动身,准备等到将近百花会日期的时候再走。

心事已了,赵佶彻底变得悠闲下来。除了隔三岔五进宫给向太后讲讲故事解闷,然后就是待在王府里或是阅读道经,或是听全冠清最近收集查探到的资料。当然,丐帮这些人目前距离完全渗透进各个角落还差很远,收集到的资讯也都流于表面,并没有什么太深刻又或可值得深究的含义。但通过这些市井间的资料,赵佶却能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这个时代。

日子虽然平淡乏甚波澜,赵佶却没有什么不满,反而很享受。他很清楚,再过些年之后,他再想享受这样的日子却不可能了。

不过,一个访客的到来却打断了赵佶平静的生活。

来访的客人是驸马都尉王诜,也就是水浒传中的小王都太尉。王诜年约四十,瞧着仪表堂堂,举止之间散发出这个时代第一等的士大夫气度。大宋的驸马不能担任什么实际官职,所以这位小王都太尉跟赵佶一样都是一个富贵闲人,也因此跟以前的赵佶关系极好,向来一起吃喝玩乐,是一对忘年交。

不过赵佶虽然继承了前任的记忆,但是打心里不想跟以前那些酒肉朋友有所交集,也一直没有什么联系。虽然心中有些不耐烦,但客人已经登门,赵佶也只能出面应酬一下。

在会客厅两下坐定之后,王诜啜一口香茗,而后便饶有兴致打量着赵佶,笑道:“日前公主进宫从太后娘娘那里得知王爷你近来在家修身养性,修习道法,回家讲起来我还有些不信。今日一见,王爷你气定神闲,清光透顶,该是已经大得道家清静自在的意趣了。”

“都尉见笑了,我眼下这点道行,实在还浅薄得很,当不得夸赞。”

赵佶笑着摆摆手,然后又问道:“都尉此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王诜闻言后笑吟吟道:“闲人一个,能有什么事情。只是想起许久不见王爷,便过府来探往一下。日前听说小御街上一家女儿堪堪养成,生得清新雅致,正想请王爷前往一观。”

听到这话,赵佶嘴角不禁一咧,瞧瞧外面大白日头,这个时间就商量着出门狎-妓,这样好么?他摇头道:“倒要让都尉失望了,小王近来研习道典,又得官家耳提面命。酒色财气之类,却是能免则免了。”

听到赵佶拒绝,王诜禁不住略感诧异。往常这位小爷听到此类事情,那是比谁都要积极,莫非真的得道了不成?而且他也觉得自己这次登门,赵佶的态度冷淡许多,不过倒也并未多想,只当他真的修道有成,性子变得淡漠下来。

沉默片刻后,王诜蓦地叹息一声,说道:“王爷从道经里得了清静,实在令人羡慕。”

赵佶随口问道:“都尉兴致不高,可是有琐事萦怀?”

听到赵佶问话,王诜益发长吁短叹起来:“难清净啊,近来朝堂上又不甚安宁,我有多位老友都被谪贬出京。这段日子,单是送别的宴席就去了不下五六遭,实在身心俱疲。”

听到这话,赵佶不禁默然。朝堂上的事情,他就算担心也无计可施,可是听王诜提起,仍不免忧心忡忡,只盼这党争莫再越演越烈。

王诜又叹息道:“最无辜就是小苏学士,他已久不在中枢,这番却又受到牵扯,由岭南更贬到儋州。”

赵佶听到这里,心念一动,出口问道:“都尉所说的小苏学士是?”

“便是苏轼苏东坡,他本已在岭南惠州为官,这番更要渡洋远赴儋州那荒凉苦寒之地。这实在跟置他于死地无甚区别,这一生也不知还能否有相见之期。”

王诜神情黯淡道:“政事堂那位章惇章相公,心性也忒狠了些,竟然半点昔年情谊也不念,要将老友置于死地而后快!”

果然是苏轼!

赵佶听完王诜的话,益发沉默。穿越而来后,如果要选一个他最想见到的朝廷官员,那必然是苏轼无疑。但凡是一个中国人,没有听到这个名字还不动容的。前段时间他也向梁师成打听过苏轼的情况,得知此公正宦游在外,不在汴京,心下还失望了许久。又仔细打听了一番,赵佶才知苏轼的境况相当不妙。

如今朝堂上争执不断,群臣皆党同伐异,然而唯独苏轼是个例外。他本属旧党,因在神宗朝针砭新法弊病而被贬斥出京。好不容易等到哲宗即位时旧党当势被召回京启用,却又因不满旧党打压异己的举动而获罪于旧党。如此一来,新旧两党全都被苏轼得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