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你敢抢我,我就打你,于是就接着上演全武行,你上次杀了我父亲,我这次杀你儿子,仇恨不断加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明朝展开了与蒙古部落的持久战,这一战就是上百年。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永乐时期蒙古的形势,之前我们说过,北元统治者脱古思帖木儿被蓝玉击败后,逃到土刺河,被也速迭儿杀死,之后蒙古大汗之位经过多次传递,于建文四年(1402)被不属于黄金家族的鬼力赤所篡夺,定该国名为鞑靼。我查了一下,这位鬼力赤虽然不是黄金家族直系,但也不算是外人,他的祖先是窝阔台,由于他不是嫡系,传到他这里血统关系已经比较乱了,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没有正统黄金家族的那种使命感,所以他废除了元朝国号,并向大明称臣,建立了朝贡关系。从此,北方边境进入了和平时期。

可是这个和平时期实在有点短,只有六年。

鬼力赤不是黄金家族的人,也对黄金家族没有多少兴趣,可他的手下却不一样,当时的鞑靼太保阿鲁台就是这样一个传统观念很重的人,他对鬼力赤的行为极其不满,整日梦想着恢复蒙古帝国的荣光。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他杀害了鬼力赤,并拥戴元朝宗室本雅失里为可汗。但这位继承蒙古正统的本雅失里统治的地方实在小得可怜。

这是因为经过与明朝的战争,北元的皇帝已经逐渐丧失了对蒙古全境的控制权,当时的蒙古已经分裂为三块,分别是蒙古本部(也就是后来的鞑靼),瓦剌(这个名字大家应该熟悉),兀良哈三卫。

蒙古本部鞑靼我们介绍过了,他们占据着蒙古高原,由黄金家族统治,属于蒙古正统。

瓦剌,又称作西蒙古,占据蒙古西部,在明初首领猛可帖木儿死后,瓦剌由马哈木统领。

兀良哈三卫,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参加过靖难的精锐朵颜三卫,这个部落是怎么来的呢,那还得从几十年前说起。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319'

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派遣冯胜远征辽东,冯胜兵不血刃地降伏了纳哈出,并设置了泰宁、福余、朵颜三卫(军事单位), 后统称朵颜三卫,并在此安置投降的蒙古人,朱元璋将这些人划归宁王朱权统领之下,靖难之战中,朱棣绑架宁王,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想得到这些战斗力极强的蒙古骑兵。而这些骑兵在靖难中也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战后,朱棣封赏了朵颜三卫,并与其互通贸易,他们占据着辽东一带,向明朝朝贡,接受明朝的指挥。

昔日的元帝国分裂成了三部分,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而此三部分虽然都是蒙古人组成的部落,互相之间的关系却极为复杂,当然,这种复杂关系很大程度上是明朝有意造成的。

首先,鞑靼部落自认为是蒙古正统,瞧不起其他两个部落,而且他们和明朝有深仇大恨,一直以来都采取敌对态度。

瓦剌就不同了,他们原先受黄金家族管辖,黄金家族衰落后,他们趁机崛起,企图获得蒙古的统治权,明朝政府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加以利用,他们通过给予瓦剌封号,并提供援助的方式扶持瓦剌势力,以对抗鞑靼。

而在瓦剌首领马哈木心中,部落矛盾是大于民族矛盾的,他并不喜欢明朝,但他更加讨厌动不动就指手划脚,以首领自居的鞑靼。

都什么时候了,还想摆老大的架子。

出于这一考虑,他和明朝政府达成了联盟,当然这种联盟是以外敌的存在为前提的,大家心里都清楚,一旦情况变化,昨日的盟友就是明日的敌人。

兀良哈三卫可以算是明朝的老朋友了,但这种朋友关系也是并不稳固的,虽然他们向明朝朝贡,并听从明朝的指挥,但他们毕竟是蒙古人,与鞑靼和瓦剌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后是明朝,他可算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特长就是煽风点火,北元是他打垮的,瓦剌是他扶持的,兀良哈三卫是他安置的,搞这么多动作,无非只有一个目的,分解元帝国的势力,让他永不翻身。

大致情况就是这样,鞑靼和瓦剌打得死去活来,兀良哈在一旁看热闹,明朝不断给双方加油,看到哪方占优势就上去打一拳维护比赛平衡。

如果成吉思汗在天有灵,见到这些不肖子孙互相打来打去,昔日风光无限的蒙古帝国四分五裂,不知作何感想。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320'

一次性解决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