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 (第1/4页)

“得大兴得天下!”一个文士故作深沉,幽幽的吐出一句。

此话一出,立即得到了其他人的赞同,梁师都最终的目标一定是大兴城,这个流言没有人怀疑,这也间接助长了流言的可信度。

大兴、洛阳只有拥有一个就能成就霸业,但是现在看来,大兴城似乎更像软柿子,而且**性更大一些。

“钱财动人心呀!”有人更加直白。

所有的言论最终都不自觉的回归到帝国银行之上,那里的财富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梁师都进犯京兆郡的罪魁祸首。

所有人都在摇头叹息,代王殿下到底是太年轻呀!不知道人心险恶。

帝国银行里面的金山银海让所有人都为之心动,更别说那些公开起兵造反的反贼们。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洛阳挡在了李密的前面,估计李密立马就会杀到大兴城来。

相比于洛阳的坚城高墙,大兴城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李家湾。

笔直宽阔的砖道横穿整个小镇,然后分成一个个小岔路,通到每一个四合院的门口,这些四合院的主人全部都是从关东地区流亡地主豪商们,

杨侑为了从这些关东地主的口袋里掏钱,直接按下快进键,李家湾率先实现了‘户户通工程’。

不过这些世家地主们的花费是值得的,李密的突然崛起,一下子施虐整个中原地区。

没有来得及逃脱的世家地主一个个家破人亡。

乱世之中,他们这些肥羊往往都是乱兵盗匪的第一个目标,破财消灾往往只是幸运的人才能遇到,一不留神就会家破人亡。

这些提前迁往大兴城的地主们不由的心生庆幸,要不是自己有远见,恐怕他们的下场和那些目光短浅的家伙一样。

翟让手下的匪兵打仗不行,但是要敲诈勒索,攻打几个地主村寨,那可是手到擒来,所过之处,一片哀鸿。

李密虽然明令禁止纵兵抢掠,实际上不过是做得隐蔽一点而已,没有涸泽而渔,维护自己良好的声誉。

私底下,李密还是让世家地主自己乖乖的献出家财,或者主动投靠,如果再不识相,立即就会有翟让所属的匪兵上门。到时候就不是献出家财就能解决的事情了。

这也是李密的高明之处,靠着这一招,李密在短时间内树立威望,手底下聚集了大批的世家地主武装势力,短时间内拥有超过了翟让的力量

新李家湾最中心的一个崭新的四合院内。

五十岁的郑显舒适的坐在软榻上,郑显是第一批来到大兴城的关东地主。

温暖的阳光照射在泛白的棉袄上,散发出丝丝温暖。

温暖、舒适、惬意,这种感觉和在关东的自家大院一样,在乱世之中还能享受这样的生活,实在是祖宗保佑。

郑家历代的先祖早有,在祖训之中就有了后辈如何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家族。

李密战胜张须陀之后,郑显就已经察觉到危险的气息。

祖辈的遗训使得他深刻认识到了乱世的残酷,早在那个时候,郑显就有了躲避战乱的念头。

起先,郑显的躲避战火的最佳目的地就是郡城,那里也算是兵多墙高。安全性还是很有保证的。

如果郡城不保,那就到洛阳去。

然而燕来楼的邀请,让他眼前一亮,大兴城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传言,使得郑显有了新的想法。

不同于其他世家先派出自己的子侄辈先来探探路,郑显则亲自来到大兴城,他想亲自见证一下这个神奇的城市。

在大兴城,他仿佛遇到了一个梦幻之旅。笔直的砖道,养活近百万人的赈灾司。循环利用的鱼塘台田,还有存钱支付利息的帝国银行。

郑显已经五十多岁了,他的一生见证了大隋朝的强大的繁盛。对于皇家的信用更是深信不疑。

回到关东之后,他不顾其他族人的反对,举家迁往大兴城,留下大儿子照看田地和宅院。

反正大儿子迟早是要继承家业的,而且孤身一人,贼兵来袭时,也好脱身。

事实证明了他的英明,不到一个月,李密就攻占了他的家乡。

第一百三十三章 帝国银行挤兑

据自身逃到大兴城的大儿子说,凡是沦陷的世家地主,一大半都被劫掠一空,稍有抵抗,就会有灭门之灾。

**抢掠,杀人放火,无处不在。

郑家的妇孺听的花容失色,对于郑显更是佩服的五体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