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 (第1/4页)

那些手抄书要强上千百倍。

‘值!‘王博士心中暗道。

凡是看到新版《论语》的人都有同样想法,制作精美,价格便宜,几乎大兴城所有的读书人都想要一本。

短短一天的时间,礼部印刷的一万本《论语》全部卖光。每本的利润是十文,也就是说,礼部在这一天的时间内挣了一百贯钱。

一天一百贯,那其实不是说,一个月就是三千贯,一年就有三万贯的利润。

而且这还是大兴城一天的销量,要是放眼整个京兆郡,那不是翻上十倍。

要是放眼整个关中地区,那岂不是翻上百倍,要是发行全国,那岂不是要上千倍。

礼部侍郎激动的两眼发金光,口中大叫道:‘立即全力刊印,不光刊印论语,《大学》《中庸》《诗经》《春秋》《史记》……都给我全力印出来。

‘是!‘所有礼部官员也都躁动起来。

只要按照这个架势发展,历来鸡肋的礼部将成为大兴城户部、工部之外,又一个新崛起的部门。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切的功劳都是依靠代王殿下发明的雕版印刷术。

似乎跟着代王殿下走,都将会得到惊天的好处,大兴宫中其他的部门不仅蠢蠢欲动。

不少大臣频频的求见杨侑,拐弯抹角的问这问那,看看有没有能让他们部门脱贫致富的法门,搞的杨侑烦不胜烦,赶人的心都有了。

杨侑一边应付唧唧歪歪的官员,一边心不在焉的看着手中的《论语》。

简单的书皮,平白的内容,没有插画,没有图案,放在后世这只是最普通的白皮书,然而这个时代却成为了人人追捧的精品书。

随后几天,雕版印刷出来的书籍,美观大方,价格便宜大受读书人的欢迎,购买量大增。往往礼部一旦将书印刷出来,刚一拉礼部大门,立即就被抢购一空。

看着火爆的销售状况,如此高的需求量,而礼部却因为没有能力印刷出足够的书籍。

看着伸手可取的钱财,却因为自身的原因而无能为力,礼部上下心痛不已。

最后在金钱的刺激下,礼部终于放下高贵的姿态,开始和工部合作,当然礼部对外宣传上就是为了更好的宣扬圣人的教诲。

工部庞大的生产力加入。使得印刷的速度大大加快。大量的书籍开始沿着砖路铺向附近的郡县。

在这些郡县掀起了一阵阵购买狂潮。往往世家们一箱一箱往家中搬运,用来代替那些早已发黄的旧书。

最好的一天,礼部销售了十万本印刷书籍,赚取了一千贯的利润。这让大兴城所有官员眼红不已。

同时。为了印刷书籍。礼部大肆收购纸张,造成大兴城纸张奇缺。

杨侑身穿便衣,在王喜和董越的陪同下。来到大兴城最大的一家书店前。

杨侑坐在马车上,看到书店人来人往,没人进进出出手中都要那几本书籍,销售相当火爆。

‘代王殿下英明,此印刷术一出,天下读书人再也没有抄书之累了。‘王喜叹道。

他虽然是太监,但是也能识文断字,对于大量精美价格低廉的书籍出现,也是欣喜若狂。

杨侑心中不由的得意的点头,他没有想到世人竟然对便宜的书籍如此推崇,如此火爆的程度让他也有些始料不及。

这时,一群十四五岁的少年狂奔而来,叽叽喳喳的蜂拥来到书店,一头就扎进了。

‘就连少年就如此用功,实乃帝国之兴呀!‘一个刚刚走出书店,和这群少年擦肩而过的文士点头赞道。

话音刚落,几个少年就一哄而出,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个精美书籍,一个个兴高采烈。

这一世,杨侑一点二的视力终于发挥作用,他余光一扫,发现了这些中二少年手中拿着的书籍很是眼熟,

一股不妙的感觉陡然升起,杨侑一头冲入书店。

四下张望,果然在最显眼的地方看到了一摞摞印刷好的《秦时明月》。

‘这怎么可能!‘杨侑四口说道。

《秦时明月》直送出了两本,一本给了卫明月,一本给了杨吉儿。

现在一群中二少年竟然奔进书店之中,就能拿出一本来。

杨侑上前拿起一本来,一个店员想要阻止,董越上前递上二十文钱,所有印刷书籍都是这价格。

然而店员却轻蔑的看了董越一眼说道:‘这本书五十文!‘

如今书店销售火爆,店员们一个个眼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