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同性恋:另一种生活方式

已经跟张柏芝分手的东东近日与杜汶泽演出网上电视剧《男女字典》。该剧描述都市成年人的爱情生活,可谓外国流行电视剧《色欲都市》的亚洲版。两人首次扮演基佬,作出很大的“牺牲”。两个大男人在4尺长的浴缸内洗澡,肉帛相见,肌肤之亲,制造了一个网上版的《春光乍泄》。

同性恋,英文是HOMESEXUALITY,指以同性为性爱对象的男人或女人。

同性相恋,古已有之。

四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就把男性间的性爱视为神圣之事。古埃及后宫女人几乎每人都有一个亲密同性朋友。在古希腊,女同性恋者扮成男子模样参加打仗狩猎等活动,和中意的女人结婚,象夫妻一样生活。古希腊哲人柏拉图甚至认为:神圣之爱只存在于男人之间。他在文章中这样赞美男人之爱:通过对男孩子的夜晚之爱,一个男子在起床时开始看到美的真谛。另一位古希腊作家斯特拉顿则写道:“12岁的男孩惹人喜爱,13岁变得更美,14岁少年爱之花更加芬芳,15岁增添不少魅力,16岁是尽善尽美的年纪……。

中国的同性恋传说起于黄帝。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杂说称娈童始于皇帝”。商代即有比顽童之说,更有脍炙人口的‘余桃’‘断袖’等历史人物典故。”汉哀帝与董贤共寝,董贤压住皇帝袖子,皇帝不忍惊醒,遂断袖而起。后人遂以‘断袖’‘余桃’‘龙阳’暗指同性之恋。

如果说汉以前的狎昵娈童属君王贵族癖好,魏晋南北朝则被认为和西洋的古希腊一样是同性恋的盛行时代。唐五代男色之风渐衰,宋又兴盛:男公然为娼聚集风月作坊,招揽生意。以至徽宗立法告捕‘男为娼杖一百,告者赏钱五十贯’。元稍衰后明清复盛。

有人认为:中国几千年GAY史活动波线基本平衡,明清出现的小高潮乃政府禁娼所致。史载大贪官和坤有銮童之癖,而《红楼梦》里贾宝玉对秦钟蒋玉涵的意淫亦是同性爱的表达。至于那个粗鄙的薛幡则是地道的基佬,确切地讲是双性恋。《金瓶梅》和《品花宝鉴》都有同性性爱之描述。

从历史回到现实。同性相恋,古今亦然。

中国犁园界一直有‘十旦九不清’之说;美国军中同性恋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欧洲的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已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即结婚不再仅仅是男人和女人的事情,两个女人或两个男人一样可以领证结婚生子(领养)。

同性恋中不乏社会名流艺术大家。远些的有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柴可夫斯基等,近些的有意大利服装设计师范思哲、香港明星张国荣(与爱侣唐唐同居十数载),执导过《蓝宇》的香港导演关锦鹏、法国网球明星毛瑞斯莫等。不少GAY其实是双性恋者,如阿加西前女友波姬小丝,与克林顿传过绯闻的英国著名双性恋艳星莎芳·贝璐丝等。而《古墓丽影2》中大展身手的苏拉…安吉丽娜…朱莉(奥斯卡女配角得主)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新闻节目主持人芭芭拉…沃尔特斯专访时就大方承认她是一个既爱女人也爱男人的双性恋。

前几年,中国的同性恋一度被认为是‘精神病’,随着社会的进步,同性恋族群渐渐被大众默认或接受。在如今的大都市,出现了很多同性恋活动区域、交流场所、文化沙龙、网站等。关于中国的同性恋,一位同性恋者的话非常有代表性:

"在我的周围,至少有近百名这样的人。职业:工农商学兵;年龄:18岁至72岁;文化:大中专到中小学;地域:东三省,京,津,保定,石家庄,大同,太原,临汾,沪,苏,锡,杭。尽管形成的原因各异,但大都心地纯良,奉公守法。当然其中也不乏个别偏爱寻求性刺激者。他们在一起,畅谈'断袖之癖';谈论从《三言》到《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谈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谈'京城首次同性恋沙龙'及有关的影视书刊。他们关注自己同爱情、婚姻、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关系,尤其关注同性恋与艾滋病的关系。

据我所知,高级知识分子和文艺界中间好这个东西的不在少数。我参加了一个业余歌咏队,二十个人中有六七个是同性恋。工厂矿厂的单身职工集体宿舍里这种行为很普遍,大家心照不宣,可相互都不提起。饭馆业过去有很多同性恋。可能是因为全是男性,而且住在一起。徒弟当中流传着一句话:要想学得会,就和师傅睡。解放前的XX园饭店,男招待全都化女妆,专门提供这种服务。军队和监狱里也有这种人。

大学生里也有,属于哑巴一类,玩完就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