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ㄏ��畹谋ǜ孀苁潜焕献苈睿�敌吹牟还缓茫�咛迥牟缓盟�膊凰怠:么踉墼谘�J遣砍ぜ兜模�亩�芄�庋�哪衿��

另一位才子也发了话:“你们那的人际复杂?跟我们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我们那机关大院,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政治的味道。每天一上班,无论多好的天气,一走过那全幅武装的门卫,神经就开始空前紧张,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那里面水深着呢,不小心说错一句话,站错队,这一辈子的仕途也就玩完了。

这时候,最后一位社会新鲜人举着酒杯发话了:那么多牢骚,干吗不象我一样辞职出来做个体户?说话的这位毕业于最顶尖的高等学府,毕业后分回自己市里面做秘书,歌功颂德的八股文没写好,却时不时对领导的文笔品头论足,于是下放到乡里体验生活。这位呆了两天差点闷死,决定不玩了,辞职跑回北京,东借西借筹了点钱,开了个小酒吧。

记得去年,烟师有位大学同学打电话过来聊家常,说起毕业十年后的同学会,感慨万千:人家混的都比我好,那次同学会真是丢脸。老同学告诉我,当年的大学同学中,有人成了知名企业家千万富翁,有人平步青云三十出头就成了副局级;有人只是个平平常常每日奔波温饱的小市民,还有人离了婚下了岗日子过得很困难—“想不到当年一样的起点,十年后竟然天壤之别!”

想象一下,刚毕业的你,十年后参加同学会,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有人说考上大学、毕业分配、结婚是人生三大转折点。其实对每个人来说,人生处处存在着转折。对学子而言,踏入社会是机会也是磨练甚至磨难的开始。怎么样在毕业后成为一个成功的有作为的人?我将自己的一点体会和读书时的心得写出来,也许会对每个学子有所帮助。

成功梦想带我去闯

最初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但是。所有一切就从这里出发。

说这番话的孙正义早已成为全球有志于从事科技创业的学子们的偶像。这位新亚洲超人、网络巨富,日籍朝裔虽然身高不足160米,却志向远大以口出豪言闻名于世。他17岁在美国读书时就下定决心一生从事电脑事业,19岁大三那年他立下一生的五十年计划:

30岁前闯出一番名号;40岁前积累1000亿资金;50岁前一决胜负;60岁前完成事业,营业额达到一召亿元;70岁前交棒将事业传给下一代。

据知,孙正义年轻时经常给人讲他的五十年计划,大家都笑他是痴人说梦。1981年软银公司刚成立时孙正义经常站在苹果箱上对仅有的两名员工大讲将来公司的营业额将达一兆日元,结果两位职员认为24岁的老板是个吹牛神经病,于是双双辞职。他们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当初那个口出狂言的家伙,如今的资产已经超过3兆日元,他当年所说的五十年人生计划正在一一兑现!

每个有成就的人,都会在人生的每个阶段给自己订个计划和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全力以赴。我是谁?有何特长?适合从事何种工作?要在多长时间,达到怎样的人生目标?想清楚这些然后再行动,目标就成为前进路上的希望灯塔。

当然希望并非一成不变。《北大毕业等于零》的作者王文良毕业分配到政府机关,胸怀大志野心勃勃的他给自己定下了如下人生目标:二年当科长;五年当处长;十年当上局长;15年做部长。于是他数夜未眠绕过上级直接向局长提交12万字的论文报告,第一个上班打水扫地收拾办公室,样样先进处处耐劳,却因锋芒毕露被人疑忌,最终处处受气,只好离开机关,做起了和民工盲流同起点的销售员。北大校团委委员在外关部大院引车卖油,其辛酸坎坷,一言难尽。但他肯吃苦有业绩,最后一步步成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后来又成立了自己的顾问咨询公司。梦想的破灭,重新燃起新的梦想,王文良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记得我大学毕业后曾有段时间每天都在做着影视明星的大头梦,虽然现在感觉很可笑,可是当时自己却义无反顾在这条歧路上一路走到黑。那会儿偷偷从学校溜出来,也没请假就跑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来参加考试。初试时考小品,记得我还临场发挥组织大伙编了个理发店老板宰客的生活小品。自己的表现当然惨不忍睹,初试都没过。在北京还弄丢了钱包,去北京农大的老乡处借钱,非常狼狈。回到学校被校长点名批评,差点挨处分。

现在回头看,自己根本就没有表演的素质,毕业时的那种梦想是空想,是对自己的特长外形个性能力缺乏清醒的认识(可能每个年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