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中国邮电:不管女孩穿上短裙打电话还是脱掉短裙打电话,我们的资费标准都是同样的,

IBM:舆论上我们鼓励女孩穿短裙,原则上我们不穿短裙,实际上我们根本什么都不穿。

比尔…盖茨:SORRY,因为系统非法操作的原因,女孩的短裙有时要重穿,当然,也就是说,有时需要重脱。

今天,高校考研一族也推出 ‘女孩与考研篇’,佳句如下:

达尔文:当人皮日渐退化,失去它原本功能的时候,考研是更合理的进化方向。

叔本华:作为意志的考研要附加于作为表象的女孩。

亚当斯密: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要女孩考研。

欧阳修:考研之意不在女孩,在乎山水间也。

胡适:我不能告诉你女孩该不该考研,只能告诉你科学的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刘德华:女孩考吧考吧不是罪,再不学无术的人也有权利去准备。

张楚:不考研的女孩是可耻的。

琼瑶:女孩不考研?好讨厌好讨厌哦!

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还未划定,2004年考研大战又已经提前打响。

2004年考研公共课大纲已经下来,辅导班开张,资料上架,又一年的考研风雨路。

今天的高校,就业考研出国,各有各志。能出国的当然首选出国,出不去的、找不到好工作的、不愿意过早走上社会的、回避就业高峰的、于是不约而同选择提升自身学历,考研成为上上之选。据悉,2003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万人,比2002年的万人增长,与之相应的是2003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的145万人增长。

无论从就业、户口、恋爱等方面,研究生较之本科生,显然属于绩优股。

就这样走进我梦寐以求的北大。

“高考时我考到了一所中流的院校,我不甘心。我要考研!大三下半年,我开始蠢蠢欲动,引诱同学和我聊天,纵谈考研的大政方针、细枝末节;上网查学校,找资料。听说有哪位师哥(姐)考了个状元或某名校,必嬉皮笑脸或毕恭毕敬取经,高价敛购‘手记’或 ‘内参’。

暑假。北大。未名湖。面湖而立,暗暗发誓,一定成为这个美丽校园湖岸畔的新主人。于是,穿上北大的T恤,从宿舍到教室,从炎夏到寒冬,披星戴月,两耳不闻窗外事。这一坐就是5个月。

报名时,系里仅我一人填的北大。走着、坐着就有人问:你考北大?语气里带着几分羡慕几分怀疑。仔细算来,系里已经好久没有学长染指北大了。英雄们说自己是孤独的,我说英雄为什么要孤独呢?残剑是英雄,他身边有一个英雄的飞雪;秦王是英雄,他有一个理解他的刺客。我不是英雄,我更不能孤独。我与身边的考伴求同存异,共同前进。

2003年元月18日,考研前一天。宿舍里,一屋子人都在忙着收拾。我寻了一个清静的地方坐下来,静静地想。能想什么就想什么。

答完最后一道题。心想,我没有遗憾了!下了考场,进了饭馆,点了几个小菜,要了一瓶白酒,喝到老板打烊,已走不成路,回去敲开楼门,倒头就睡。

3月7号,北大把成绩贴了出来,我打开网址,我总分得了专业第一!

我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老人家淡淡的说,好好准备复试吧。

走进北电的艺术殿堂

对电影最初的爱始自小学。那时,家住在郊区。每个周末,一家人骑车去市区看电影是固定的节目。《牧马人》、《城南旧事》、《桥》、《叶塞尼亚》等至今记忆犹新。

原本打算当外交官,但大一的时候渐渐发现,自己其实更适合于一种审美的生活。恰在那时,看了波兰导演基斯洛夫斯基的《蓝色》,惊叹于他对世界如此富于诗意和哲理的把握。我很庆幸自己的本科是在武汉大学上的。在这座没有围墙的校园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汗牛充栋的藏书给了我丰富的营养;自由的学习制度、多彩的社团活动给了我自主发展的空间。我成了各种文艺选修课和图书馆的常客,也成了学生剧团和摄影协会的一员。我还拜访了学校里从事电影教学的老师,从他们那里得到了不少帮助。

学习电影,离不开大量影片的观摩。除了搜集影碟和到图书馆视听阅览室看片外,学校周围的许多录像厅成了我的重要课堂。有时,在那里竟能看到一些艺术影片。《公民凯恩》、《阿拉伯的劳伦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