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第1/4页)

颇有“稼轩风”。(何瑞澄)

洞仙歌

戴复古

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说着重阳怎虚过。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一笑且开怀,小阁团栾,旋簇着、几般蔬果。把三杯两盏记时光,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

戴复古仕途不济,一生清苦,四处浪游,其间,免不了产生一种落拓江湖,天涯飘泊的乡愁客怨。这首《洞仙歌》正是反映他这种心境情绪的代表作。

上片描绘重阳好景,自叹飘零。“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以鲜明的色彩点出金秋季节。而这黄金菊蕊不是“破”在篱边园里,却是在“卖花担上”,可见是写街市繁华热闹的景色。接着点出这正是“重阳”佳节。这样的良辰好景,怎能“虚过”?可是,“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到处花团锦簇,画阁雕阑,酒绿灯红,轻歌曼舞,这么偌大一个城市,却找不着一个自己安身之所。一个“奈”字,活画出作者异地飘零无可奈何的心境,饱蘸辛酸。真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开头这样先写重阳美景,且点出“怎虚过”,按常理是不应“虚过”的。这可说是扬笔。接着以一个“奈”字,笔锋一转,逆理而行,自叹无处安身,不用说,这就“自是良辰好景虚设”,只好“虚过”了。这可说是抑笔。这样先扬后抑,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以美景反衬乡愁,倍增其愁。词中不露“乡愁”二字,可深沉的乡愁自见。

下片写以酒乐之欢,强解乡愁。过片以白描手法直点乡思。“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煞远”、“抵死”,以口语入词,特别亲切。下句以“枉把”承接,照应上片那“奈”字。“眉头万千锁”也解不了深沉的乡思客愁,那怎么办?接着笔锋又转,“一笑且开怀”,似乎转入欢快,实则是在无可奈何之中企图借酒浇愁吧。这“笑”与“开怀”都是饱含苦涩味的。什么“小阁团栾,旋簇着、几般(盘)蔬果”,又有什么味道呢?“把三杯两盏记时光”,只有酒入愁肠愁更愁吧!再来“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这又能解得开吗?实际上,这样的“酒肆歌楼”也不是“安排着我”的“巧处”。这下片头三句点出乡愁,明是抑笔,以下几句写寻欢作乐,似是扬笔,其实是反衬,是更深乡愁的反映。

这首词写的似乎都是个人生活,个人愁绪,不涉及国家民族,其实他的个人遭遇,正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折射出社会的阴影。从另一个角度抒洩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对民族命运的哀叹。这也不是只属于他个人的,而是属于那个时代中有志不能伸的一类知识分子的心情,所以是有社会性的。

从艺术手法来看,其中以乐景反衬哀愁的反衬法,以口语入词的白描手法,以及对都市佳节酒肆歌楼的生动勾勒等,都是很出色的。(何瑞澄)

绮罗香

咏春雨

史达祖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烛深夜语。

这首词题为“咏春雨”,但全篇不出现一个“雨”字,“雨”的形象却鲜明地呈现于读者面前;而且在写春雨中贯注着浓郁的怀人情思,情景交融,韵味隽永。上片从描绘春雨中写怀人,下片从写怀人中摹春雨。全篇紧扣“春雨”,中心突出;且抓住春雨特征,多侧面、多角度来开展,写景层层烘托,抒情步步深入。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本来雨中看花观柳是别有情致的,但这里花是被欺的,柳是被困的!这实际上隐藏着作者的心灵重压。这两句从感觉和视觉上绘出浓密的雨意。“千里偷催春暮”,更从空间上扩展出春雨绵绵,迷漫广阔,阻沉郁闷的意境,与词人的心情是调协的。“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冥迷”与“做冷”“将烟”照应,“尽日”与“千里”对举,“千里”写空间广,“尽日”写时间长。在这阵日阴沉的气氛里,人的心境怎样?这里明点出个“愁”字来了。这一层从大背景来总写春雨造成的氛围。下面就从物与人对春雨的反应感受来写。“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粉重”“泥润”都是春雨给的;“宿西园”“归南浦”是蝶与燕的不同反应,乃物性;一“惊”一“喜”却是赋予人情。第一层写春雨中的花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