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 (第1/4页)

了一口气,“他们肯退让就好,陈卿家辛苦了,还望卿家用心议和,事成之后哀家定会厚加赏赐。”

“多谢陛下。”见太后就要起身召集群臣议事,陈静庵连忙阻止,“陛下,那北国的国师大人还有一件事要我等去办,若是办不好恐怕这议和一事终究是成不了的。”

“哦?是什么事?还不快快说来?”太后立刻紧张起来,生怕对方提出什么苛刻的条件,但陈静庵却闭上了嘴巴,眼神瞟向左右的太监宫女,太后见状知道事关机密,立刻让他们退下,只留下了自己最亲信的太监总管,“现在可以说了吧?”

“是,请恕臣冒昧,只是此事非同小可,实在不宜让更多人知道。”陈静庵告罪之后缓缓问道,“太后可记得那袁章昔日可曾在殿试上被选为状元?”

“此事哀家记得!”太后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状元被夺又被勒令终生不得出仕,这袁章方才投了北国,这导致了自从好水川大败之后,大魏的殿试再也不敢黜落任何一名士子,先前纠结于庞大的议和费用,太后一时忘了这件事,现在想起来却是可怖之极,“陈卿家是说那袁章对此事依旧念念不忘?”

“正是如此!”陈静庵答道,“臣还打听到那袁章的授业恩师乃是名士龙溪先生,龙溪先生昔日因为得罪了杨相国而被逐出朝堂,袁章昔日曾在太平郡主所办的西园雅集上赋诗以纪念此事,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恶了杨相国,导致其殿试上被杨相国找出了犯讳的地方借机黜落。”他一口气将杨介夫和袁章师徒两代的恩怨都说了出来。

“此事的确不宜让外人知道。”太后对杨介夫的势力似有耳闻,“如此等朝仪之后哀家再挑选朝廷重臣入宫商议此事吧。”

二人出了太后如今所住的长乐宫,来到议事的大殿上,陈静庵汇报了今日议和的结果,群臣似乎也从袁章的让步中看出了议和成功的可能;既然对方从一千万退到了七百万,那么接着退到五百万、三百万也是有希望的么?等到两百万的时候说不定朝廷再挤一挤就够了。

“此外还有一事,昨日又有勤王军袭击北国大军,大可汗和国师颇为震怒,言明若是再犯就即刻攻城。”陈静庵又细细地说了一番他所见到的那些攻城器械,然后提出建议,“有鉴于此,朝廷必须对勤王军严加看管,万勿让他们在此时候惹下事端影响和谈大局。”

“只是如今京城四面都被北国大军围住,政令不出京城,我等就算是有心约束也是无能为力啊?”胡松年一脸难色。

“下官以为可派内臣出城监军,严令各部不得异动,想必北国大可汗和国师也会应允吧?”大魏的朝廷总是不缺聪明人的,很快有人给出建议,并获得了一致赞同,很快就就派出陈静庵出城去和袁章协商。

“此事乃是有助于议和的好事,本国师自当帮忙,你们现在就回去筛选内臣,本国师会将他们送往各处军中。”尽管大魏开国之初颇有几位战功卓著的内臣,但是现在却没有一位可与先贤相比的太监,袁章完全不用担心他们有本事和城外的勤王军勾结。

大魏朝廷在此时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一**经过精心挑选的太监怀揣着陛下的圣旨出城而去,通过漠北士兵的帮助,来到了更外围的勤王军大营之中,然而他们的目的却让这些忠心耿耿的大魏官兵们失望了。

“什么!严令我等不得出战?否则严惩不贷?”张果听着圣旨上的话语顿时蒙了,他无法想象那些朝廷重臣究竟是为什么才能做出这般匪夷所思的决定来,他这两日观察漠北大军的营地,已经发现几处破绽,正要练习李悠一同发起进攻,没想到却被这封圣旨打断了计划,“臣不敢奉诏!”张果站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413章 劫营

“大胆,此乃陛下所颁发的圣旨,尔等莫非要抗旨不尊?”传旨的太监被吓了一跳,立刻色厉内荏的喊道,并给张果看了圣旨上的玉玺、宰相的附署,以显示这是一份完全合法且不容辩驳的圣旨。

“这位公公。”张果忍下怒气将他拉到大帐中央的桌子前,上面摆放的是京城四周的地图,通过这两日的观察,张果已经在上面标注了漠北大军的分布位置、士兵多寡等信息,他手指着地图试图说服对方赞同自己的策略,“公公请看,此处乃是北虏存放粮草之所在,二十万大军之所需有半数堆放于此,而守卫此处的北虏仅有万人,且并没有多少鹿砦、壕沟阻拦大军,只要大军趁夜偷袭,必可一举焚毁北虏的粮草,而没了粮草,北虏只能不战自退,到时候再衔尾追击定能大胜!”

这并不怪袁章没有防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