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 (第1/4页)

“父亲,孩儿那里说的不对您直说就是,又何必说这些呢?”杨德明见此直接慌了神,连忙跪倒在地说道。

“也罢,今日为父夫就给你说说这其中的门道。”终究是怜子之情占了上风,杨介夫将杨德明扶起后说道,“先皇在位时由于身子衰弱无力理会朝政,因此咱们世家一脉和寒门联合起来把持了朝政,而勋贵一系多有不满。”

“如今陛下即位,若是只尊先皇为皇考,我等就可以以‘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为理由让陛下依旧维持原状,由我等世家和寒门垄断朝纲,他只需要在后宫玩乐就好;而勋贵一系也猜出了我等的用意,竭力劝说陛下同尊赵王为皇考,若是让他们成功,则勋贵一系在朝堂上的势力就会大涨,我等废了十多年的功夫才将他们的势力稍微压了下去,又岂肯让他们卷土重来?”杨介夫缓缓道出了其中的深意,“这些事情朝廷上稍微有些头脑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你贵为侍郎却还是一头雾水,这又怎么能让为父放心呢?”

“至于袁章不过是区区一名考生罢了,为父有得是办法将他从殿试上黜落!你又何须为此担心?”说罢杨介夫缓缓离开了屋子,只留下杨德明一人苦苦思索。

“哦?这么说那袁章果然得了会元?”与此同时,英国公府中,英国公丘元德也在和他的儿子司封郎中丘尚俭说着这件事,“让咱们的人在殿试上多加照看着点,务必要将这袁章的卷子送到陛下手中。”

“可这袁章乃是寒门一系出身,让他中进士对咱们有何好处?”丘尚俭不解的问道。

“嗬,如今咱们勋贵一系势弱,正是由于世家和寒门联手压制之故;而这袁章和杨介夫的矛盾正是离间世家和寒门的好机会。”丘元德微闭着眼睛缓缓说道,“这袁章深受几位寒门高官的赏识,若是被杨介夫弄下去了,他们该怎么看杨介夫?自今以后他们难道还能如此亲密的合作么?若是不黜落袁章,等他入了翰林院,难道还会说杨介夫的好话?只要把他的卷子让陛下看到,无论杨介夫作何反应,对咱们都是大有好处、”

丘尚俭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难怪乎父亲前些日子要派出精干人手去春和楼,原来是此般用意。

数日后,众多士子涌入皇宫,今科的殿试正式开始。

第116章 黜落(14000收加更)

“袁兄,今日殿试还是需慎重些才好,心中纵有不满也得考中进士进入朝堂才有用,切不可像西园雅集时那般莽撞。”皇宫之外,王清任一脸担忧的叮嘱道,从这些日子的情况来看,袁章的殿试之路定然不会顺利。

“多谢贤弟提醒,愚兄还要留着有用之身和那些奸佞好好地斗一斗呢!绝不会意气行事。”当得知构陷自己老师的是朝堂上一手遮天的宰相杨介夫后,袁章的性子冷静了不少。

“如此就好,小弟这就预祝袁兄夺得状元,成就本朝第一位三元及第的美名!”说罢王清任目送着袁章进入皇宫。

宣政殿中,当今大魏皇帝李圭高坐宝座之上,静静地看着两百余名通过会试的考生在几案上笔走龙蛇,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人能成为他的肱股之臣,扶助大魏扫除北寇、涤清天下,让大魏在他的手上实现中兴。

接着他的目光又依次从宰相杨介夫、御史大夫贾澄等重臣身上扫过,这些人久居高位,早已变得暮气沉沉,朕想对朝政稍作变动,他们就搬出祖宗之法来万般阻挠,再加上宫中皇太后对他们言听计从,朕这个皇帝当得憋屈啊!

但愿朕登基以来的第一次恩科就能选中几位宰相之才,好早些将他们逐出朝堂,好让朕早日得偿所愿,李圭稍稍侧过身子,询问********太监魏士良,“今科有那几位贤才参加殿试?都给朕一一指出来。”

“是,陛下!”魏士良悄悄瞟了杨介夫一眼,然后才给李圭介绍道,“第一排最左面的那位是来自蜀中的苏少游,据说此子七岁能诗,文采着实不凡。”

“诗词歌赋岂能用来治国?”李圭斥道,纵观历代大才子、大诗人,可有几个能在朝堂上有所建树的?治国平天下依靠的可不是这些。

“是,奴婢谨记陛下教导。”魏士良连忙出言谢罪,接着他又介绍起第二名贤才来,“第三排左起第四位乃是荥阳郑氏的子弟郑清之,此子熟读经义,会试时论盐铁的策论引得诸位考官交口称赞。”

“还有么?”李圭冷哼一声没有评价,这朝堂上的世家子已经够多的了,这位大抵又是一个只会抱着祖宗法度不放的杨介夫吧?

“有,第六排正中间的那位是今科的会元袁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