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陈婴此人,原来是东阳县的令史,在县中一向诚实谨慎,人缘很好,老百姓也称赞他是忠厚老实之人。东阳县的年轻人闹起了革命,杀了县令,聚集起数千人的队伍起义。想推举出一位首领,可是队伍里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就一下子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陈婴。

陈婴闻言大惊失色,慌忙推辞说自己没有这个能力胜任,那些正处于狂热中的年轻人就强行让陈婴当了这个领头羊,县中很多人听说原来陈婴是起事的头领,追随的人立刻风声水起,很快就达到两万之众。那帮年轻人就索性想立陈婴为王,为了和其他军队有所区别,他们用青巾裹头,以表示是新突起的一支义军。

陈婴惶恐不安地回到家,苦无对策,就去找母亲诉说。母亲听他讲完这些事情,平静地说:“自从我做了你们陈家的媳妇,还从没听说过你们陈家祖上有显贵之人,如今你突然有了这么大的名声,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吧。依我看,还不如带着队伍去归属别人,起事成功还可以封侯,倘若起事失败的话,也容易逃脱,因为那样你就不是被‘指名注目’的人了!”

陈婴反复思量,觉得母亲说的很有道理,就没敢称王。

恰好在陈婴左右为难的这个时候,项梁派了使者前来,想要同陈婴一起合兵西进,陈婴对军吏们说:“项氏世世代代做大将,在楚国是名门。现在我们要起义成大事,那就非得投靠项家的人不可。我们依靠了名门大族,灭亡秦朝就确定无疑、指日可待了。”军众们很信赖陈婴,就听从了他的话,把军队归属于项梁。

项梁收编了陈婴的军队,共计3万多人,渡过淮河向北进军。黥布(即英布,因受“黥”刑而改名)、蒲将军也率部队归属于项梁。这样,项梁总共有了六七万人的队伍,驻扎在下邳(pī)。

此时,秦嘉已经立景驹在留这个地方做了楚假王,驻扎在彭城以东,想要阻挡项梁西进。项梁发动将士,慷慨陈词:“陈王最先起义,仗打得不顺利,不知道如今在什么地方。现在,秦嘉背叛了陈王而立景驹为楚王,这就是大逆不道,天地不容,人人得而诛之!”

于是,项梁命令进军攻打秦嘉。秦嘉的军队战败而逃,项梁率兵一路追击,直追到胡陵。秦嘉穷图末路,回过头来又与项梁交战,只打了一天,秦嘉战死乱军中,他的部下也纷纷投降。景驹没做几天楚假王,只得逃跑到梁地,死在那里。

项梁接收了秦嘉的部队,驻扎在胡陵,准备率军西进攻秦。秦将章邯率军到达栗县,两军的恶战正式开始。

项梁先派了别将朱鸡石、余樊君去迎战章邯。结果刚一接战,余樊君战死。朱鸡石战败,逃回胡陵的薛县。项梁平生最痛恨那些临阵逃脱的将领,于是率领部队进入薛县,杀了朱鸡石,以一儆百。与秦将章邯的初战,以失败告终。

在此之前,项梁曾派项羽另外去攻打襄城,襄城坚守,不肯投降。项羽攻下襄城之后,把那里的军民全部活埋,然后回来向项梁报告。项梁听项羽说陈王确实已死,就召集各路别将来薛县聚会,共议攻秦大事。

第九章 沛公起兵

自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豪杰终于按捺不住那种“敢想而不敢为”的压抑心情,如蜂蝶般纷纷飞起,在击掌相庆、拍手称快之余,四处响应。

如火如荼地革命烈火很快烧到了沛县。沛县县令也坐不住了,尽管他心里一百个不想响应,但迫于形势的压力,为了防止权力流入他人之手,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以便继续掌握沛县的政权。

县令一下子想到了招来曹参和萧何商量对策,其时他二人一起在县里当差,都是县令手下的得力干将,曹参是萧何的副手。

曹参和萧何知道县令招他们来的用意,一起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并极力推荐了逃匿于山林之中的刘邦。

县令细细思忖一番,觉得挺有道理,便让萧何负责找到刘邦的朋友樊哙,想办法去把刘邦找回来——樊哙在沛县城以杀狗卖狗肉为生,刘邦总去吃白食……

刘邦听到消息,那种惊喜的心情,简直无法言表、无以复加,终于可以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了,他生怕再有什么变故,急匆匆地带人往回赶。

这边的沛县令却又反悔了。他本来就有多疑的毛病,此时越想越后怕,越想越心惊,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刘邦要了老命,那不就等于是引狼入室嘛。所以,如坐针毡的他立即命令将所有城门关闭,还下令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