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4页)

饶是这般,要想制造出一个望远镜也不容易,最大的困难就在于透镜的制作。

简单而言是要把处于特定温度,粘滞状态的玻璃放入模具进行压制。等到玻璃成型后退火。

之后便是打磨抛光了。

以大明现在的工艺水平制作双筒望远镜还有些难度,但制作单筒望远镜却并不困难,宁修还是很有信心制作出的。

他之所以要制作望远镜,当然不单单是为了私利。

现在宁修虽然不算是富可敌国,却也是家财万贯。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想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大明做些什么。

如果望远镜能够应用在军事上,给大明边军普遍配备,那将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举措。

宁修知道在明史界有一个说法叫做明之亡亡于万历。

每每看到这句话宁修便会觉得浑身难受。

现在他成为了历史的亲历者,那么为何不竭尽所能的做些什么呢?

小小蝴蝶扇动翅膀,或许真的可以造成一系列的连带反应?

想到这里宁修便觉得一阵热血沸腾。

他立刻出了屋子去到玻璃作坊。

一应雇工见少爷来了,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冲少爷见礼。

宁修也和善的冲大伙儿笑了笑,示意大家继续工作。

雇工们这才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宁修要做的透镜工艺难度不小,故而得挑选手艺最好的雇工。

他找到了烧玻璃最在行的刘老实,对他说明了自己的要求并询问了制作透镜的可能性。

刘老实是个老实巴交的雇工,自打进了宁家玻璃作坊便一直本本分分的烧玻璃。

别看他人看起来呆呆笨笨的,但烧起玻璃却很有想法。许多不同款式的玻璃花瓶便是在他的力主下烧制出的。

故而宁修第一时间想到让刘老实来烧透镜。

听了宁修的一番描述,刘老实嘴角微微一翘,思忖了片刻后嘿嘿笑道:“少爷啊,您说的这种表面有弧度的玻璃片子我还真没有烧出来过。不过我可以试试。”

宁修略微有些失望。

连刘老实这样烧玻璃的好手都不能保证烧出来透镜,看来理想和现实之间果然是有差距的啊。

不过看刘老实的口气似乎并不排斥烧制透镜,那便先做着看吧。

“不打紧,即使一时做不出来也没关系,但你若是做出了这透镜,我便奖赏你五十两银子。”

听到这里刘老实直接傻了。

啥?五十两银子?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啊。

在大明万历朝,官员贵戚住的豪宅可能几百上千甚至几千两。但普通百姓住的四合院也就是几十两一套,五十两银子可以在江陵城里买一套顶好的四合院了,刘老实如何能不惊讶?

“少爷?这是真的吗?”

宁修笑声道:“当然是真的。我是有功必赏的,你在我宁家玻璃作坊做了这么久,这点应该知道的吧?”

“哎,哎!少爷说的是!”

刘老实的声音都有些打颤,为了得到这五十两银子他拼了命也要烧出这透镜啊。

见刘老实这幅样子宁修是真的放心了。

果然激励制度是必要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刘老实能够烧出透镜,区区五十两银子又算的了什么呢?

“好好干,我宁家不会亏待有功之人。”

。。。。。。

。。。。。。

与刘老实交代完制作透镜的事宜宁修便直接回内宅了。

恰巧七郎此时已经把木匠请了回来,宁修便把木匠唤到了自己的书房。

这名木匠姓章名汉叔,是一名在籍的匠户。

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以极其理想化的模式将子民臣民分成不同的户籍,不同籍贯的人从事不同的劳作,父死子继不得更替。

其中便有匠籍。

入了匠籍的称为匠户,需要为官府朝廷做手艺活。

但到了晚明,对于匠户的限制不如明代中前期了。

匠户们只要给官府交一笔银子,便可以私下接活,这样一来收入便也上去了。

七郎找到的这名章汉叔便是这样的一个匠户。

除了必须完成的官府交办的手艺活,剩下的时间他可以自由支配。诸如替某位举人老爷做把椅子,替某个员外做张书桌。

这种手艺活对章汉叔来说是信手拈来,故而他的收入也算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