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多跟孩子接触

这里说的接触是指经常用身体、语言等等与孩子接触,并且除了宝宝的固定看护者,家里面每个成员都要与孩子有接触。尤其是妈妈,更不能与孩子脱离太久,即便是要去工作,也要见缝插针的找机会与宝宝接触。这对宝宝的智力发育及以身体发育都是很有好处。

1~3个月宝宝的基本健康护理

?定期带宝宝去健康体检

意义: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可以了解宝宝的体格生长发育情况,并且还能及时发现生长异常,使一些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另外,在定期体格检查时,还能从保健医生处得到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了解许多有关孩子喂养、护理、卫生保健和早期教育等方面的新理念,促使宝宝更加健康的成长。

方法:一般来讲,6个月以内的婴儿每隔1~2个月就要进行一次体检。就此分析,在1~3个月时,应该检查两次,即满月时一次,3个月时检查一次。检查内容包括:详细询问宝宝的进食、大小便、睡眠、户外活动、疾病等一般情况。全身检查包括: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的测量及评价;婴儿前囟的闭合情况,眼、耳、淋巴结有无异常,以及胸部、腹部、外生殖器、四肢关节、骨骼、皮肤等的全面检查。发育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孩子发育的粗动作、细动作、言语发育、社会适应及与人交往能力等方面。必要的可能还要做实验室检查,如血色素检查,尿、便常规检查等。

育儿金点子:每一次宝宝的体格检查,父母都要做好记录,并妥善保管好这些记录的健康手册,并且每次去看医生,不管去何处就医,都应该带上宝宝健康手册,以供医生系统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进程,对孩子的诊断更准确。

?1~3个月的宝宝要接种两种预防疫苗

意义:宝宝出生以后,需要按次序进行预防接种。目前我国实行的计划免疫,进行常规接种的有5种疫苗制剂。这五种疫苗制剂能预防7种传染病:卡介苗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俗成小儿麻痹症);百白破三联混合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麻疹疫苗预防麻疹;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等,所以科学有序的给宝宝接种疫苗对于宝宝的健康来说很重要。

方法:1~3个月的婴儿,需接种两种预防疫苗:在婴儿2个月时,要到指定的卫生保健机构或社区医院去服应口服小儿麻痹糖丸(学名叫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预防小儿麻痹症。服用这种糖丸时,最好溶化在温开水中服下去,以免使疫苗失去应有的作用。服糖丸后,最好间隔2~3小时后再喂母乳。如果婴儿有发热、腹泻时应暂缓服用。病愈后可补服。间隔一个月后,即婴儿满3个月后再服第二次,同样也在满4个月时,再服第三颗糖丸,这样在婴儿体内就可产生对小儿麻痹症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服糖丸后一般没什么异常反应,个别婴儿会有大便次数增加、大便比平常稍稀,但婴儿无不适的反应,持续2~3天,可以自愈,不必处理。

另外还需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这种疫苗可预防三种传染病,分别是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这种疫苗在婴儿满3个月时接种第一针,间隔一个月注射第二、三针。即在婴儿3,4,5三个月时各注射一针。这种疫苗一般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可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也可在臀部的注射部位。当婴儿患病、发热、有严重湿疹时,最好暂缓接种。接种该疫苗后,可有轻微的发热、烦躁不安,注射后当天晚间婴儿睡眠不好,易惊醒哭闹,如发热未超过39℃,无抽筋等严重反应的表现,可不要处理,经过2~3天即可自愈。但是若第一针注射后婴儿体温升到℃~40℃以上,或有抽疹,则不宜再接种第二针,以免发生严重反应。该疫苗接种的局部可出现红肿,持续一定时间后也会逐渐吸收消失。

1~3个月:让宝宝感受到最初的爱和温暖(12)

?1~3个月的宝宝用药须科学

意义: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做家长的在喂给婴儿药时的一些不科学的做法,比如:孩子生病,不就医诊断,而是通过自己的判断来给孩子服用一些药物,有时甚至是成人药;还有的父母很可能不按医嘱自行给孩子加药、减药;甚至还有的父母会道听途说地喂给孩子一些保健药、祛毒药(在祖国的某些地区,流行着这样一种风俗习惯,即喜欢给刚出生的新生儿或小婴儿服用一些如黄连、钩藤茶之类的草药。据说这样能解婴儿从母体带来的“胎毒”,保证日后夏不生痱、冬不长疮疖等,其实,这是不科学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