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报告,戴局长求见。”

“他来的正好,我正要找他,让他进来吧。”蒋介石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伸手去桌上摸水杯喝水,才记起来刚才已经让自己摔碎了……

戴笠进来了,看看地上还没有收拾干净的玻璃渣子,再看看脸色铁青的蒋介石,毕恭毕敬地硬着头皮打招呼:“委座、夫人……”

蒋介石没有什么声音,宋美龄见状,知道蒋介石心里还老大不高兴,只好吱了一声,算是替戴笠解围:“哦,雨农,你来了,快坐,快坐,我还有事忙,你们慢慢谈……”说罢蹬蹬地上楼去了。

戴笠向前走了两步,再次开口:“委座……”人倒是站得笔直。

“坐吧。”蒋介石的情绪稍微缓和了些,指指身边的单人沙发,示意戴笠坐下。戴笠没有落坐,倒是垂下了头说道:“我是向委座请罪来的……”

“哦……坐嘛,坐嘛。”蒋介石看着这个浙江老乡,心里却翻起了思绪,道理很简单,这么大的事情,戴笠要是事先不请示蒋介石是绝对不敢乱来的。但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几乎都是一个禀性,希望你做什么却又不直接说出口,甚至还说相反的话让你去费解――猜中了,揣摩到了上意,自然是官运亨通、扶摇直上,猜错了,会错了意办砸了事,那绝对没有你的好果子吃。戴笠偷偷看了蒋介石一眼,前些日子蒋介石对他说过的话还历历在目:“……雨农啊,现在抗战是胜利了,但是国家的形势却很不乐观,共产党分子特别猖獗,前有苏联红军无理攻打我哈尔滨,后有###分子大肆捣乱,甚至活动党国高级将领,搞什么自治政府……这样下去国家要赤化的,真是让人担心哦……”蒋介石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以戴笠这么聪明的人,一听就知道蒋介石说的是傅作义。

“委座,您放心,属下一定安排一个妥善的计划打击共产党的嚣张气焰。”戴笠当时答应得很干脆。

蒋介石那时候显然很满意戴笠的表现,说道:“事情要办得果断些,声势要搞得大些,对全国人心要有振奋作用……不要考虑太多。”

所谓声势搞得大些,自然是要弄成轰动效应,所谓不要考虑太多,自然是暗示戴笠可以放手去干。在这个情景下,戴笠做出了暗杀刘云的决策,他的如意算盘是打得很好,定下了一石二鸟之策:刘云刚刚在中苏冲突中狠狠干了一场,暗杀了他,再加以舆论的造谣,民众只会把仇恨的目光投向苏联,能有助于进一步挑拨中共和苏联的关系;另一方面,让军统通过活动傅作义的手下为暗杀开路,可以告诉共产党方面,这件事情是和傅作义有关联,起码他是知情的,借机离间傅作义和共产党的关系。这第三层,则是隐隐约约夹带着戴笠本人推动蒋介石进行国民党内清洗的私货,戴笠很清楚蒋介石的禀性,知道他对共产党恨之入骨,抗战胜利后必然要加以对付,而傅作义和共产党走得太近,一直为蒋介石所忌,戴笠在某种意义上,并不怕傅作义知道暗杀的消息,甚至还有意无意地透露给对方。在他的计划里,如果傅作义给共产党通风报信,那么傅作义私通共产党的罪名就算是坐实了,蒋介石再怎么忌惮傅作义的实力,也不会容忍傅作义跟共产党走,必然会动脑筋除掉,那样一来,平津将重新落入国民党右派的控制,他戴笠就算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劳……

但不幸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刘云不仅没死,反而还把暗杀者都搭了进去,甚至连刚刚招降过来的文海都死在里面,最最要命的是刘云偏偏还记得文海,这种强烈反差激起了民众的反抗,在另一方面,戴笠也没有料到傅作义来了这么一手――傅作义明明通过秘密渠道知道了暗杀的消息,但就是不传达给刘云让他早做防备,他采用了其他手法,一方面在办事处安排军医,以便进行及时的抢救,另一方面布下重兵,看似无意识的游荡,其实都是外松内紧……傅作义这般安排后,戴笠只能愤愤地骂一声:“老狐狸。”傅作义一方面保证了刘云的安全,没有给延安方面造成很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涮了重庆方面一把,没有越过底线,相反,傅作义倒是借这个事情大做文章,在城里大规模搜捕“汉奸”――其实,这个时候除了少数罪大恶极者外,其余汉奸都已经投靠了重庆方面,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党在平津的“地下组织”了,傅作义名为搜捕“汉奸”实为打击国民党势力,不但没有被人算计反而还趁机捞了一把。

“雨农,这是怎么回事?”蒋介石指指报纸,“刘云是国家的有功之臣,不仅是抗日的英雄而且还是抗苏的英雄,政府通电嘉奖还没几天就出现这样的事情,舆论压力很大……你手下……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