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页)

1962年3月19日,台湾《联合报》记者司马桑敦得知美国政府马上要公开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主权时,他发表了一篇文章,指责国民党政府在开罗会议上太马虎,不提琉球问题,以致本该归中国的琉球落入日本之手,使中国的东部海防被撕开一道大裂口。

司马桑敦的文章引起了各方的注意,为了使此事不至扩大,蒋介石亲自出面辩解。他在一次国民党的高层会议上说:“实际上,琉球与台湾,在我国历史上地位不同。我们当时(开罗会议)认为琉球是我东海的屏障,军事重要性较大。我们同意,应由中美两国经过联合国之委托程序,实行共管,又以为此非当时紧急之事,故曾表示将来再说。”罗斯福两送琉球群岛被他拒绝的事,他却一字未提。

蒋介石不要琉球群岛,日本深受其益,美国也获得了大利。今天这一地区复杂的政治军事态势,以及各种资源的纠纷,都是在这次安排的大框架下产生的。

我党打入敌人内部最高情报官吴石纪事

吴石,字虞薰,1895年8月生于闽侯县螺洲乡(今福州仓山区螺洲镇)人,自幼怀有以身许国之壮志。

1911年,正在福州开智小学读书的少年吴石,听老师在课堂上谈到黄花岗72烈士中有19人为福建英杰时,激动得数夜难眠,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学生军。1913年3月末,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暗杀,在武昌预备军官学校深造的吴石闻讯义愤填膺,欲约闽籍同学回乡参加倒袁运动,后因海上交通断绝而未能成行。同年7月,李烈均在江西反袁宣布独立,同窗雷彪赴九江参加起义,失败后被捕牺牲,吴石冒着生命危险,在校内秘密召集闽赣同学举行追悼会。' 转自铁血社区 '

毕业后,满腹才学的吴石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与张治中、吴国桢、白崇禧、刘建绪等同学,其中与白崇禧交情最深。稍后,吴石以保定军校状元身份,留学日本炮兵学校、陆军大学,毕业成绩也都名列榜首,被称为“十二能人”,即: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

学成回国后,吴石曾在陆军大学任教多年,撰写过《兵学辞典》、《孙子兵法简编》、《克罗则维兹兵法研究》、《左传兵法》、《新技术之研究》、《抗日新战法》、《历朝武学集解》等专著,但由于其政治背景属于“桂系”,国民党始终不肯给予带兵实权,立志做杰出军事家的他,经常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失望的情绪。

1940年底,白崇禧推荐其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终于实现上阵杀敌的愿望。

在柳州,吴石重逢了睽违20余年的同乡好友、时任第四战区长中将军法执行监吴仲禧,后者已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秘密加入中共。他们一见如故,推心置腹。解放后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的吴仲禧曾忆道:“他对共产党人是有好感的,在武汉时听过周恩来演讲,同叶剑英有过交往,还曾建议白崇禧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印发给各战区部队长官阅读。”

另据后来任广州市政协主席的原第四战区参谋处情报科上校科长陈一林回忆:吴石当年还救过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1942年底,广西镇边县政府急电四战区,说抓到一个像日本间谍的越南人,吴石下令先送到柳州长官部来。在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后,吴石以礼相待,并让他在柳州组建越南民族同盟会,举办军政干部培训班。

1943年至1944年,吴石亲自部署了桂柳大会战,保卫了独山至百色一带战略要地。同时,还指挥了保卫中越边境保卫战,以固守反击战术与敌军殊死搏斗,确保了广西龙州至靖西岳圩中越边境广大地区不被敌人染指。' 转自铁血社区 '

抗战期间,吴石还联系闽侨参与抗日救亡,他以福建旅桂同乡会作为桥梁,吸引南洋华侨青年来桂参军。陈嘉庚先生率团回国慰问路经桂林时,与他相谈甚欢,吴石一再要求陈先生多为抗日出钱出力

1944年,日军大举进攻湘桂,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吴石所部虽一再电请当局增调重兵,但蒋介石为了北扼###,南灭异已,不发一兵一卒,导致桂柳大溃退。当时天气极冷,上有敌机轰炸,后有日寇扑来,大批难民病死冻死饿死炸死在逃难途中。吴石逐渐看透了国民党的腐败本质。

抗战末期,吴石调任重庆军政部部长办公室任中将主任。这时候,上海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潘汉年等人,指示吴仲禧设法通过吴石的关系在国防部内找一个实职,以便更好地开展情报工作。是年9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