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 (第1/4页)

第三,是刘云不想说出来的,历史上中G就是与S联做的交易。S联与国民政府刚刚签订<<中S友好同盟条约>>,M国和蒋丘石集团对S联的举动进行着密切的监视,S联与东北的贸易不是没有外交风险的。因此,历史上的几次贸易协定的签订都是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S联当时的经济也不好,采取的物物交换的方式使中G方面吃亏不小,东北当时的经济人才很少,明知道吃亏也没有方法。刘云也不想被S联占便宜,同时也想让中央在遇到经济困难时;能自己想办法。而不是全部依靠外国人。

而且招募有技术的R本平民去东北做工;也能尽快提高中国的技术水平。

第二十五节打架风波

麦克阿色在R本确实做了一些令R本G产党感恩戴德的事情。

1945年9月27日,盟军最高统帅部下令R本取消一切对通信自由的限制。十月四日,麦克阿色下令释放一切###,这个被称为《R本人权法案》的指令,进一步唤醒了R本人民的政治觉悟,促使了一些新政党的建立。开放党禁,一下子冒出360 多个政党。R本G产党也首次成为合法政党。同月十一日,他颁布实行五项重大改革令,即确保R本人民言论自由、妇女拥有参政权、工人拥有结社###自由权、废除具有压迫性质的各种制度、实行经济机构的民主化。

几天后,报纸连续出现下列文章:《功德无量赞十一日令》、《R本女界向功德无量的麦克阿色将军致敬》、《最高总司令的功德无量之举》。

所以R本G产党现在有种“不劳而获”的思想,即等着麦克阿色替他们扫除R本军国主义势力,他们再有群众的支持,(他们过高地估计了革命形势)就可以在R本政界发挥重大甚至核心作用了。

幼稚的R本G产党根本不明白麦克阿色的政治手腕:现在M国刚来R本,需要包括R本G产党在内的普通R本民众的支持,来清扫R本的军国主义势力。等到美国不再需要R本G产党了,马上一脚踢开;而且还加以禁止。历史上麦克阿色就是这么做的。

R本G产党(与它类似的还有欧M的G产党)要想在资本主义军国主义势力强大的国家发展壮大,又无法进行武力斗争的情况下(武装起义的结果只能是被M国驻军血腥镇压,最重要的是,由于R本G产党长期的地下身份,R本人民根本不了解G产党。所以R本普通民众并不是很支持R本G产党),只得搞议会斗争,那么改良政治主张,变成个社会民主式的外表,G产主义内心的政党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刘云反复对长谷川讲:“靠别人不如靠自己。”"M国人是靠不住的""R本G产党必须尽可能快的发展自己的力量"。由于离R本战后首次大选不过半年的时间了,刘云很想把长谷川推出竞选议员。所以刘云让长谷川负责粮食换物品计划,也是为了提高他的声望。同时刘云推销他的改良R本G产党的计划;就落在长谷川等原来的R本人民解放同盟的成员(刘云主张不解散R本人民解放同盟,这也是为了培养长谷川的嫡系势力)身上。毕竟长谷川等人对自己还是比较信赖的。如果长谷川等人因为粮食交换物品计划而得到好处的话,那么会更加依赖刘云。

党中央对刘云的粮食交换物品计划的批复很快就下来了:“由于中国方面的粮食也不多,所以价钱必须比同期市场的行情要高。而且不能和R本政府打交道;只能在民间进行。"刘云的粮食交换物品计划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粮食换人。口号都想好了:“一人工作,全家不饿”。R本人去东北工作,中国不发工资,只是由中国方面发放粮食给R本人的家人.在这个粮食极度短缺的年代,能够吃饱肚子,并且使全家不挨饿,对无钱无势的普通R本人来说,是个极大的诱惑。计划先由长谷川等人出面招揽大批R本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再经过中国人员(刘云从国内带了些各个学科的人员)的考核挑选,经北海道转往S联再去中国东北。要知道现在东北的技术力量相当薄弱。

另一方面是粮食换物品。还是由长谷川等R本G产党人出面联络普通人民,让他们去买食盐、布匹、药品和医疗器械(这些东西可以买卖,但是粮食是计划供应的)或者拿出旧的R本军服(里面有棉花,可以拆出来做新衣服或者直接穿,我军缺少棉花做冬装)而中国方面将粮食也偷偷运到R本来交给刘云的副手……在仙台的赵延管理。刘云这里懂经济的人才确实不多,但是在鄂三的手下里有很多以前做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