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 (第1/4页)

其实不懂,不信,不接受。

凡夫所在意一切我皆不介怀,普天下人不能得到一切我皆给予,为何她,不选我?

更何如——年少时钟情,年长时厮守,待到苦尽,却不能甘来,待到相濡,却无法以沫,待到白首,却要相离,为何!

站在武关道高高崖顶,她与他声声中坠落,我告诉自己,从今以后,再无人,再无人能伤我!

后来,我去了越王府,去看我与她的第三个孩子,李迥。

平生第二次,我的二弟李系,他对我失态发怒。

第一次,是倓死时,那夜我在酒醉中将他的女人认作珍珠。

这一次,她与郭子仪同坠深崖,但在最后一刻她将孩子抛回他手中。

两次,都是为了她。

系点指向我,他咄咄逼问,甚至,怒叫我莫太过分。“郭子仪中的毒是仗内六闲惯使的毒,是不是?是你下的,是不是?你做什么?想什么!王兄,你莫太过分!”

我拂袖而去,惨笑不断。

我过分,我是过分。

郭子仪,大唐的汾阳王,孰人不知郭大将军手提两京还天子,他是忠义之师,他是神勇无敌,所以他笑看李光弼损兵折将怎是理所当然?所以他拒为三军主帅任叛军抢掠天下又岂是无可指摘?

他还是天下间一等一的好男人,说什么一夫一妻,只爱沈若鸿一人,他若不对李逽动心凭什么为张字条去回纥搏命?他若不对那燕有情为何宁落入莫青桐手里也不肯呼声求救?

他更是我李豫平生仅见的好哥哥,好兄长,居然纵容,纵容她。。。

何为和离,我李豫平生不识!为我李豫妻子,生生世世,焉能离去,惘论两意!他居然把我结发妻子交到另一个男人手上,乱臣贼子——史朝义!

史朝义从凉州城东突围而逃时,我忍无可忍。可以想到,我的心腹下属,伊贺常晓已追随于他,冯立也处处相帮。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仆固怀恩受他之命指了史朝义一条生路,而统领上千大唐禁军的薛嵩,是忌惮史朝义,也是感念郭子仪救命之恩。

好一个郭子仪,连我的手足兄弟都会为他不平,系叫我莫太过分,为何不指着他,要他莫太过分!

世事总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们失踪后的第十日,我改变了主意,因为那一日,我的长子,李适,他在书房练了一副字。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李煜

这首《破阵子》,至德元年,珍珠在西京灞上亲口所述,她说,“同音不同名,同名不同命,殿下今后路还艰难,多珍重。”如此,她远走吴兴,那时我方知她于从前不同,她变坚强,有主见,更。。。

更看透我心。

她代兄接旨时从容,她随军东征时无惧,她目睹昔日朋友毙命时强悲,只当朔方军伤亡惨重郭子仪遥遥无归,她入我营帐讨要军中最至高无上的权利。“我能知千年之后,李该天数之口说我是帝女,所以,您帮郭旰上位,我保证,西征伐燕,只胜不败!”她如此承诺,我交她兵符,她随郭旰开赴中军时我见她悲而反笑。也许,她早知我要什么,从未说“不”,一一承下。

忽然觉得空,觉得冷,若大的紫辰殿,若大的东宫,貌美的可以无数,温婉的可以无数,可哪里再有这样一个,本是弱质,却把她最弱最需要那些给你,无所求。

“适儿,你可要娘亲?”我听到自己在说,我竟如此失常,可笑地问一个六岁半的孩子。

“孩儿要娘亲。父王可是找到娘亲了!”这孩子脾性已逐渐见了端倪,他竟能先答我,再喜形于色,还记得他四岁生辰时被我罚跪太庙,只因他骂九瑾卑贱,对独孤氏不敬。

“其实孩儿已知,爹爹是找着娘亲了,只是爹爹连日不愉,想是爹娘有隙,孩儿不敢问及。”他愈说愈低,一颗脑袋几乎垂到墨里,我需摒息凝神,方听清他最后两句。“呵呵——呵呵——”我笑尽胸中戾气,小孩儿面露惊异看我,他想问,又不敢问,却知我在笑,真正欢愉在笑,非是屈委。

“可是你问九瑾的?那丫头!”我一掌撸他,九瑾性直,我早嘱咐了不许说出见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