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部分 (第1/4页)

每个时辰一百六十里,就是时速四十公里。

放在现代来说这慢的让人喷了,但放在大明……

火车道两边的百姓欢呼着,狂叫着。他们可以看到一条黑龙喷着烟雾在大地上狂奔着,这巨大的火车比起一匹马的狂奔更有气势,长长的汽笛声之后。是轰隆隆的响声,狂奔的钢铁黑龙呼啸而过。

站在铁路两旁的人甚至看不清这火车的真面目。

只有站在远处的人才可以看得到,这狂奔的钢铁黑龙。

什么是国力,这就是国力。各小邦使节只有一个念头,这钢铁黑龙如果带着重兵,带着大明的巨炮到了他们的家门口会如何?这速度再加上大明借助雷电传音的能力,可以轻松的面对一切敌人。

百姓眼中是狂热,使节心中却是百味丛生。

与大明关系非常亲近的。自然是感觉到快乐的。而瓦刺以及刚刚臣服土鲁番,还有原本野心勃勃的朵颜三卫。他们的心中开始反思,是不是应该与大明的关系更近一步。那么应该怎么作才是正确的呢?

绕过玄武湖,第一个长弯。

速度不减,这样的弯还不至于让火车减速,可车上的人却不同,头一次体会到什么叫离心率的乘客惊呼着。他们感觉自己就要被火车甩出去了一样,死命的抓着手上能抓的一切将自己固定在车上。

别说是乘客就是乘务员都有些脸色发白。

这车要翻了吗?

头一次体会到这种刺激的人心中的感觉绝对不亚于现代人头一次坐过山车那样的刺激。

大明皇帝放声大笑着,这样的感觉就是骑上千里神驹也不会有,这才是大明真正的神器的,抵抗着向外甩的力量。大明皇帝朱祁钰高声问道:“于爱卿,五天五夜可到哈密?”

“臣以为,必到!”于谦感觉到了一种力量,这力量可以将大明推向更大的繁荣。

“传旨,山东、河北、南京,朕要求他们钢产量加一倍。江苏、山西……”大明皇帝兴奋的下着命令,他要大兴钢铁。于谦在一旁请旨:“万岁,臣以为大明皇家第一钢坊,可在两年内增加产量十倍,只需要在资源上偏向一些即可!”

要什么有什么?

无论是高丽的铁矿石,还是其余的什么,首先调运就是了。

于谦知道大明皇帝这个时候有些不冷静,但此时是不能劝说的,只有先以一地作基础,然后内阁议出一个详细的方略来,这才可以完成大明全国大量生产精钢的可能,有些新发展的钢坊,纵然他们产量可以增加,但是质量呢。

要知道,无论是蒸汽机,还是钢轨可不是杂钢可以用的。

特别是巨大的钢轨生产基地就是河北。

一段铁路,只有五十里的铁路,展示了大明强大的国力,展示大明的威严。这五十里路只用了半刻钟多就完成了全部的路程,以平均时速四十公里,跑完这段二十五公里的路按现代时间计算就是四十多分钟。

对于大明人来说,这是奇迹。

步行、拉货的马车,纵然在新修的水泥路上这段路也要走上大半天呢。

纵马狂奔的那是信使,带不了什么重物的。

南京北码头,这里有两个火车站,一为货站,二来客站。货站才是主要的,客站在设计的时候虽然建的华丽,但这么短的路程上大明的官员不相信有人愿意花高价来乘坐这个,当然有急事的话这个却是上上之选。

货车每天十八个班次,白天的时间每个时辰两班,夜里每两个时辰三班。

刚刚停车,那些还有些站不稳的豪商们就拼命的往站台跑去,之前他们听宣传,只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神奇,他们要去租车皮。

没有错,就是叫租车皮。

抢下大量的车皮,什么叫财富,时间就是财富。可以从南京北码头快速运输大量的货物,比起马车要快上许多倍。或许是风潮吧,至少百姓们认可这火车的运输能力,大明的高官们还是冷静的。

眼下,还没有真正到火车让百姓疯狂的地步。

风潮过去之后,在短距离上百姓们还是会去思考,马车便宜还是火车便宜的问题了。

于谦在大明皇帝朱祁钰身旁施了一礼:“万岁,臣以为先把河北、山东几个钢坊到码头的铁路修起来,特别是天津码头到唐山、青岛码头到山东几地的铁路更是重中之重,臣算过了,也就是四百多里,分几地同时修,一年之内必能通车。”

“京城到南京的呢?”朱祁钰问了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