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梦回邯郸

【大秦帝国始皇帝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嬴政最后一次巡游天下,病倒在河北沙丘。】

我睁开眼睛。

昏黄,跳跃不定的昏黄……

渐渐地,视野变得清晰,那片跳动的昏黄凝聚成一豆烛火。

飘散无边的思绪亦如条条小溪,曲曲折折汇入脑海。

朕……这是在哪里……

“陛下醒了!”一个尖细而熟悉的声音传至耳鼓,我努力睁大双眼,闻声望去。床榻前厚厚的地毯上,跪着一个身形臃肿的男人,白净无须的胖脸上堆满笑容……哦,想起来了,他是赵高,那个忠心耿耿的宦官。见我看他,赵高一张胖脸笑靥如花。他膝手并用,跪行几步,小声道:“陛下,您方才是问‘在哪里’么?陛下此刻龙卧于沙丘行宫啊。”

哦,沙丘……

我闭上眼,不再理他,回味起刚刚做过的那个奇特的梦。在我一生里,做过的梦无可计数,但都不似方才一梦那般清晰,那般轻松惬意。

我见到了故去多年的母亲。在梦里,她却是那样年轻、美丽。母亲对我温柔地笑着,她在天空中御风而行,衣袂飘飘,如同画中仙子。而我,忽然变成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奔跑几步,也惊喜地腾空而起,轻飘飘飞上云端。握住母亲温暖的手,我们一起舒展身体,惬意地向前飞着,感受着清凉的风,棉花般的白云掠过我的面庞,舒服极了……

不知过了多久,母亲笑着对我道:“政儿,你看,我们到邯郸了。”我低头看去,果然是久违的邯郸城。俯瞰之下,最清晰的莫过于那曲折如带闪烁如银的漳河。霎时间,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恍惚中将我带回到遥远的童年……

饥荒(一)

战乱、饥荒。

这是邯郸留给我最初的印象。那时我年纪尚小,名叫赵政。

秦昭王五十年(赵孝成王九年),秦军五十万攻赵,一路势如破竹,未及一月,兵锋便直抵赵都邯郸。

“杀!”

几十万如狼似虎的秦军锐卒高举长戈,齐声呐喊着,山呼海啸般席卷到高大巍峨的邯郸城下,冒着城上疾射如雨的箭矢,瞬间架好上百云梯。几千名悍勇的秦国死士衔刀于口,手脚并用,迅速向城头攀爬,不时有人中箭,惨叫一声,坠落尘埃,但是悍不畏死的秦卒前仆后继,逼近城垣。在隆隆的战鼓声中,秦军迹近疯狂地猛攻,在他们看来,只要一鼓作气登上城垣,孤城困守的邯郸唾手可得,因为此时在城头据守的,多是老弱残兵——赵国的青壮士卒,已然尽殁于三年前的长平一役了。

然而,骄傲的秦国人想错了!面对盔明甲亮、兵戈如林的强敌,严阵以待的邯郸军民毫无惧意,每个人胸膛里都熊熊燃烧着复仇之火!三年前,赵军与秦人鏖战于长平,擅于纸上谈兵的主将赵括丧师身死,四十万赵军群龙无首,无奈请降,却被残暴的秦将白起坑杀殆尽,只有二百多幼弱士卒幸免。一时间,赵国千里江山尽服缟素,哭声震天。此刻,面对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强秦,举国军民同仇敌忾,士气如虹。他们决心以血肉之躯拼死保卫自己的国都。此刻,无数男女老少在城头浴血奋战,他们发射弓弩、推倒云梯、泼浇滚油、投掷巨石……没有武器的,就用拳头打、用脚踢、用牙齿咬!甚至抱住敌人一齐滚下城墙……

虽然秦军攻势如潮,但在邯郸人如此不要命的拼搏下,一次次被迫鸣金收兵。城上城下血迹斑斑,尸体堆积如山。每当打退一次进攻,城上便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令秦军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

秦人不甘放弃,便把这座久攻不下的孤城围得风雨不透。

从此,将近一年的围城岁月开始了,所有邯郸人都身不由己被裹挟进入一段极度动荡乃至疯狂的日子。这里面,就有一对日夜惶恐、孤独无依的母子。那个三岁的小男孩赵政,就是我。

大概是命中注定,要我过早就看懂这个世界吧。兵荒马乱时的种种场景无可抗拒地映入我的双眼,铭刻进我记忆的最深处。

城外的喊杀声处处可闻,听多了也就麻木,不再感到害怕。不断有断腿残肢,呻吟辗转的伤兵被从城头抬下来,石板街道上到处是淋漓的鲜血。一队队临时征召的士卒,穿着不甚合身的甲胄,步履凌乱,在官长的吆喝下匆匆赶去城门防守,就在几天前,他们还只是挥舞着锄头耕田的农人。这里面,不乏白发苍苍的老者和瘦弱青涩的少年。对面,三五成群,彼此搀扶的伤兵们蹒跚而来,与这些神情紧张的同袍擦身而过,彼此注视一下,目光自是复杂难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