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 (第1/4页)

这种伤亡代价,对于只有一万多人的曹军而言,未免有些过大了。当然,文丑偷袭于禁等人的那次伤亡也算在了里面,如果减去那次阵亡的六千多人,张彦在于曹军作战中,共阵亡了一万多人,基本上是以一命抵了曹兵一命。

而且,张彦的骑兵部队还受到了重创,如今整个徐州军里,能有两千骑兵,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徐州、兖州、青州,都不盛产马匹,要想重新组建一支像样的骑兵部队,就必须从凉州、幽州、并州、冀州等地购进。

凉州距离徐州太远,冀州是袁绍的地盘,袁绍肯定不会将战马卖给自己,能让自己采购马匹的地方,也只剩下幽州和并州了。

张彦十分明白骑兵在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意义,所以很想重新组建一支骑兵部队。

随后,张彦又看了看于禁所写的功劳簿,他准备回到彭城后,再论功行赏。

放下手头上的战报,张彦当即下达了三道军令,让陈应、牛金、徐盛三人,各自率领两千士兵,分别去占领秦亭、苍亭、临邑三个重要的河道渡口,防止河北的袁绍。

陈应、牛金、徐盛三人得了命令,立刻带兵前去驻防。

其后,张彦便于陈珪、张纮在一起商讨兖州的战后恢复问题,并提出让现任的山阳太守鲍勋为兖州刺史,替他好好的治理兖州。

陈珪、张纮对鲍勋治理地方的才能很是肯定,没有反对。

之后,张纮提出重新修葺濮阳城,并且将濮阳城做为一个战略要地,为以后对抗袁绍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彦觉得张纮的提议非常好,在经过一番商议后,决定以濮阳城为重镇,组建濮阳郡,让暂行奋威将军之职的于禁为濮阳太守,带兵留守濮阳。并且,把济阴郡的离狐、甄城、廪丘三县割让出来,与白马、燕县、范县、东阿、临邑、谷城六县共同归属在濮阳郡的治下。

除此之外,张彦又让张辽为陈留太守,高顺为济阴太守,魏续为成武令。

由于张彦帐下人才不足,张彦便于陈珪、张纮进行了一番商议,决定取缔任城国、东平国、济北国,以及鲁国,把任城国、东平国、鲁国并入山阳郡,把济北国并入泰山郡。

这样一来,山阳郡便成为了一个大郡,让鲍勋担任兖州刺史的同时,还兼任山阳太守,可见张彦对鲍勋的器重。

这一系列命令,都由陈珪撰写成公文的方式,再由张彦盖上印章,然后才对外发布。

另外,张彦派遣张纮去劝降关押在牢房里的毛玠和李典,张纮欣然领命而去,一番苦口婆心的劝慰,毛玠、李典二人始终都不愿意投降。

张彦见毛玠、李典二人不愿意投降,便要讲毛玠、李典斩首示众。

于禁得到消息后,立刻来到了张彦的面前,央求张彦能够给他三天时间,他去劝降毛玠、李典二人,如果二人再不投降,便任由张彦处置。

张彦同意了于禁的请求,没有立刻处置毛玠、李典。而于禁则利用这仅有的三天时间,每日都去地牢一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最后也不知道于禁用了什么方法。毛玠、李典二人居然投降了。

张彦听说毛玠、李典二人投降了。很是高兴。问于禁是怎么把这两个人劝降的,于禁说是旧识,便轻描淡写的回答了张彦的问题。

随后,于禁请求张彦把李典、毛玠二人留在他的身边,说是治理濮阳需要他们这样的人才。

张彦没有犹豫,便任命李典为濮阳郡长史,毛玠为功曹,让他们两个人好好的辅助于禁。

于禁感激不尽。一番拜谢之后,便退走了。

当于禁走后,陈珪便对张彦说道:“主公如何能让于禁、毛玠、李典三人在一起呢?这三个人都是曹操旧部,于禁又手握重兵,若是他们生有贰心,共同谋反,我军当如何应对?”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于禁自从投降我军以来,殚精竭虑,无不在为我军着想。我对他从来没有怀疑过。”张彦道。

陈珪道:“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于禁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主公。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我希望主公不过过度的相信于禁,毕竟他只是一个降将,并非主公嫡系,主公过度的给予了他比较大的权力,我担心于禁最后权力**过度膨胀,会走上极端。我的儿子陈应驻守秦亭,牛金驻守苍亭,徐盛驻守在临邑,糜芳驻守在白马,主公不妨把于禁的兵权分给这四个人一些,也可以相互权衡,如果于禁真的谋反了,至少主公还可以用这四个人去抑制他,若让于禁单独统领所有兵马,权力过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