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部分 (第1/4页)

述了一遍。

裘志听完,不由哈哈大笑,“好,妙,妙极了”

锋将不解地看着大将军,莫非大将军气着了,不然怎么孙尧将军多处负伤才将敌人杀退,大将军还叫好呢?

裘志叫好,自然是因为这队后上的战力异常强大的敌军,从装束,配备上来看,他们绝对便是宁王的亲军,宁王亲军人数不多,只不过三千人众,眼下即然宁王的亲军出现在这里,那宁王自然也在这里,宁王既然将自己的亲军派上来堵漏子,那不正说明了宁王现在兵力上已是捉襟见肘了么?

兴奋地挥挥手,裘志道:“孙尧受伤可重,还能战否,要不要下来休息一下?”

锋将大声道:“末将来报捷之前,孙尧将军便让末将告诉大将军,如果大将军问了这句话,他只有一句话,能战,敢战,愿战”

裘志哈哈大笑,“好,不愧是我的首席大将,告诉他,此战过后,他居功第一,我会上奏陛下,为他请功”

所谓一着错,着着错,大军沙场搏杀,便如棋手对奕,一招不慎,便步步落后,所谓棋差一着,束手缚脚,便是这个道理了,天启以李清以死为前提而布下的这个大局,因为李清还活着,而成了最大的一个败招,他的这个想法同样也影响了手下大将,这才有了张爱民不顾老巢岷州长驱直入,而被定州大军关门打狗,不得已壮士断腕,冬季翻越大山,死中求活,才有了沙场老将裘志的判断失误,一只脚已踏上了悬崖,却还恍然不觉,自以为得计。

当然,这里面除了天启的错误引导之外,也有各位大将自己的想法掺杂其中,种种因素混杂在一起,终于导致了天将帐下一位位名将坠入圈套而不自知。损兵折将,自然是再所难免。

裘志认为宁王已无兵力,的确,现在宁王手中没有什么自己的兵力了,三千亲军,他派了一千去送死,去堵各处的漏子,就是要给裘志一个错觉,甚至裘志认为的宁王预备队也不存在,因为几乎所有能调动的兵力都被宁王派给了胡泽全和蓝山,而他的身边,除了自己剩下的两千亲军,便是马塔的羌兵。

裘志的判断失误,导致的不仅仅是对面前敌人的错误估计,马塔的加入,让宁王得以将自己所有的机动兵力全被抽出,给了胡泽全和蓝山,而这两位大将对裘志左右两翼的引而不发,虽然攻势一波高过一波,却并没有真正地发动致命一击,他们在等待着裘志踏进圈套,再左右合拢,关门打狗。两位大将虽然在攻击着裘志的左右两翼,目光却一直注视着裘志。

裘志发动攻击的第二天傍晚,南军在青州的防线全线告破,而此时,裘志的先锋军和中军已深入青州百里,目标所向,正是南军在青州的大本营。

看到裘志深深地踏入陷阱,胡泽全与蓝山几乎在同时,下达了发动总攻的命令,裘志留下保估自己侧翼的两支部队,随即便面临着灭顶之灾,一边面临着数倍与己的敌军,一边头顶着裘志的严命,两支部队的将军除了徒劳的指挥残军发动一次次的绝死反击,最终一一倒在阵地之上外,几乎他法可想,两人唯一能做的便是在最后关头来临之机,派出一拨拨信使,去向裘志告急。

而当信使到达的时候,裘志也终于走到了这场战役的决胜点,看到面前出现的黑压压的敌军之时,裘志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羌兵。

裘志能够一眼认出羌兵,当然得益于这些人的装束,与汉兵不同,这些羌兵几乎不着盔甲,也只有少数将领才穿上甲胄,这些士兵大冬天的,却裸露着一支胳膊,脸上绘着乱七入糟的颜色,脚踏一双草鞋,乍眼看去,犹如从地狱之中钻出一群鬼怪。眼露凶光,看到出现在面前的朝廷军队,便似看到了一堆堆肥美的食物,挥舞着手里犹如镰刀一般的弯刀,噢噢在雪地之上又叫又跳。

士兵们大都不识得羌兵,看着眼前的这群毫无军规军纪,又叫又跳,犹如演戏一般的乱七八糟的家伙,都是在一惊之后,轰然大笑,甚至有将军冷笑道:“宁王真是穷途末路了,在哪里找来这一群家伙,扮神扮鬼,便想吓退我们么?这种货色,给我一千人,便能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士兵们受到将军们的感染,也一个个神色轻松,如此没有军纪的一支军队,也就是一鼓而击的事儿,将他们的第一股血勇打垮之后,剩下的便就只是溃逃的份儿了。

士兵们不知道厉害,军中的年轻将领们也没有见识过羌兵的作战风格,但裘志可是知道得清清楚楚,数十年前,当他还是一个小校的时候,在先帝的带领下,曾想一举征服这群大山里的不服归化者,但数场血战下来,虽然成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