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 (第1/4页)

不是命令,可留下来监视和尚的红波卫还是齐声断喝:“得令!”

和尚们简直不敢稍动,坐下容易,可谁知道要是再站起来,会不会随着“妖僧反了,的喝声射来一片弩箭,惠言暂停经文,语气轻松道:“诸位师兄稍安勿躁,诸大寺住持早有放置。”

宋阳等人回到衙门,先去看望禅图子,有常春侯亲自问诊,老汉自然不会有事,伤口得以清理、内服外敷的药物全都用到,禅图子的精神也恢复了少许,出了自己的经历。

其实这件事情,老汉自己也还糊涂着,书先生算是卑贱行当,不过门内也有传承,论资排辈、拜祖师爷,前一阵他就听徒弟提及,从年后开始,陆续有佛家持戒僧侣找到他的同行,警告自己编出的那套书有违佛家清静,以后禁绝再讲。

南理和尚不像大燕那样有势力,一贯温和内敛与人为善,书先生才不睬他们的劝诫,可没想到的,很快就有人被佛徒惩戒。那时谭图子没太当回事,他自己也是信佛,自己琢磨着,可能是书里什么内容犯了僧侣的忌讳,既然不敬就不得再了,也是为了这件事,他还专门去了趟京郊青菱寺。

青菱寺是座不入流的庙,香火暗澹,不过谭图子觉得这里的佛祖比别家更灵验,所以几十年里一直都来此礼佛,穷得时候没钱布施,如今靠着一部奇书发了财,还专门捐了一笔钱给庙中佛祖重塑金身。

他去青菱寺,本意是想问问住持,自己的书究竟哪里写错了,意在知错悔改,但老和尚只是摇头苦笑,轻声对他了三个字:逃命吧。

之后任凭他再怎么追问,住持都不话了。

谭图子这才隐约感觉,事情怕是麻烦了。别看他只是个茶博士,但一生混迹市井,也有几分机灵心思,出了庙门先静下心来,仔细想了想这件事。

和尚要对自己,涉及宗教,普通官府应该不会干涉,万一惹起佛徒不满州官就会被朝廷责罚,不管逃到哪里,本地的大老爷多半睁一眼闭一眼,假装看不到任由和尚们把自己绑走。

这件事情的起因,还是因为那套“奇士”那就往主角宋神仙的封邑逃吧禅图子这个念头正确无比,和尚他妖言惑众,他的妖言都是在夸宋阳,要是宋阳不护着他,无异于认可自己也是妖人。

谭图子出逃时,宋阳已经启程离开京师。前者是仓促逃命,生怕自己跑得不敷快:后者行程缓慢,沿途大州官都热情相迎,想不吃饭都不可,由此,禅图子比宋阳到燕子坪之晚了一天。

不过逃亡时,不知怎地走漏了风声,沿途各大寺庙接力似的追他,所幸禅图子少年时喜欢舞刀弄棍,也曾闯dàng过江湖,这些年里功夫都没放下,落下了个好身板,这才坚持着逃进燕子坪,只是两天前遇伏,突围时被砍中一刀。

果然是京师名嘴,即便他自己也弄不清楚和尚为什么他妖言惑众、即便老汉还重伤在身,讲起自己的经历,仍是绘声绘色。奈何时间太长,大伙既不舍得不听,肚子又饿得咕咕直叫,只好把桌子搬过来,一边吃早饭一边听故事。

讲过这一回,谭先生沉沉睡去了,任初榕望向宋阳,略显歉意:“年初时,着我查和尚们的动向,那时关注了一阵,不过见他们没太多消息,封邑里事情又多,就暂时放下了,没想到”

宋阳笑:“要对不起,我就只能给磕头还礼了。”

承邻也笑了,转回正题:“这件事不会完,任谁都明白,派几十个武僧进来是自找不利,后面必有下文,快则两三天,慢则五七日就会来了。”当的一声,1捕愤愤放下粥碗:“难不成他们还敢围攻封邑,认真造反了么?”初榕笑眯眯地,夹了根青菜放进捕的粥碗里:“围攻不成能,他们敢打常春侯就敢杀,到天上去都不怕,照我看,还是和外面那群和尚一样,进来耍赖呗。”

捕不解:“耍赖?”“几个大寺,几十个个老和尚,喊上庙里的僧侣、集结周边信徒一起到封邑里坐地上念佛,要咱们交出谭图子,也没什么新鲜招数。”

宋阳接口解释。

捕秀眉紧蹙,闷闷不乐的嚼青菜根:“真要一下子来几千人,又扯着佛祖的旗号,不打不闹静坐示威打杀了非ji起民变不成,放任不睬却是个办法但真要闹出那么大的事情,皇帝城市让交人,该怎么办?”从丰隆那里,肯定会选择宁事息人,这是连公主殿下都能想通的事理。

对此宋阳轻松得很,摇头道:“这个不消担忧,来几多、闹多大都不怕,我就是不明白,和尚们为何把我竖起来当靶子打,杀我的威风很有趣么,他们图个啥。”

任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