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 (第1/4页)

张少杰觉得,《斗破苍穹》从架构来说,依然是武侠小说的模式。

然则,这部小说拥有后来网络时代比较流行的穿越、异界、斗气等等玄幻元素,使得这部小说,放在80年代,足以起到帮助武侠小说开拓视野的效果。

“还是文字美感方面差了点!“金庸摇头道,“我的文章,在北京都被许多文学家认为不堪入目,你这样的文字,拿出去,将来还不被人笑死?”

张少杰一愣,这可是他在原版《斗破苍穹》的基础上,反复润色、打磨的产物啊。

正在张少杰感觉到有点郁闷的时候。

金庸又笑道:“不过,这个创意确实不错。第一章穿越到了异界,第二章被误会是废柴,第三童遭遇悔婚….,你这是欲扬先抑?”

“呵呵….,”张少杰不好意思笑了笑。

(未完待续)

第264章 经济低迷

在后来网络时代《斗破》火了之后,一堆模仿作品,“穿越成废柴,遭遇未婚妻悔婚,随身带着魂魄状态的老前辈”,这个套路都成为烂大街了。

但是,《斗破苍穹》走红的奥秘,确是在于先抑后扬。

先将故事中的主角压抑,被误解为废柴,被未婚妻悔婚。一系列的挫折之后,主角反而开始爆发,反而能够制造持续的**剧情。

而且,斗破苍穹中流行的斗之气九段设定一一斗者,斗师,大斗师,斗灵,斗王,斗皇,斗宗,斗尊,(半圣)斗圣,斗帝。这种设定,比起武侠小说中的武学高低程度,更加一目了然!

于此同时,异界大陆上,家族、宗派的设定,也开始不再是少林、武当、青城、峨眉、华山之类的传统“武林门派”,颇有一股打破武侠小说常规的新意。

金庸虽然不断批评,然则显然逐渐被故事情节吸引。等到翻完了开头之后,金庸却是问道:“后面的稿子,还有吗?”

“呵呵,只有开头几万字口网!”张少杰说道。

“这部小说准备写多长,还是像《大唐双龙传》那样?”金庸问道。

“当然了!”张少杰笑道,“通俗作品,目的是为了娱乐大众。不需要讲大道理,自然可以将故事编的超级长!”

民国时期的奇人还珠楼主,一部小说往往写到五六百万字。而平江不肖生往往也是十几年连载一部小说,也是数百万字的篇幅。

所以,民国时期的大文豪鲁迅,曾经玩笑一般批评一一写小说要赚钱,奥秘是写的长!

这句话,是解释当时报纸连载的畅销小说走红的奥秘。而这一奥秘,在租书店时代,以及网路文学时代,皆是如此。

“一部大部头,写几百万字,你不怕,短短几部就将灵感全部写完了?”金庸皱眉说道。对于老一辈文人,哪怕是作为小说家,字句也多是斟酌,灵感也多是有限。被灵感困扰,总是很多老一辈作家的通病。

“不怕!”张少杰笑道,“如果等我的灵感都用完了,我肯定很有钱了。那时候,我就不自己写了,而是让其他有才华的作家写东西给我看!”

金庸愕然,没有想到,张少杰居然是这样的想法。

不过,很快金庸打击他说道:“一个作家写了一部书之后,习惯威自然。将来哪怕发誓不想写,也控制不住的!等到你既想写东西,又憋不出来,就知道痛苦了!”

对此,张少杰也不禁唏嘘。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对于作家们也是适用的!比如古龙,这么多年来,古龙也算是功成名就。哪怕真的不写了,还能七我死他不成?然则,古龙就是控制不住写作**。才会一面为灵感匮乏而苦恼,一面又常年坚持写作。

在1981年年尾的时候,张少杰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斗破苍穹》的创作上,对于一名重生者来说,简单的抄书已经不能让张少杰满足。

像《斗破苍穹》张少杰依然是按照原版的创意、大纲、节奏去写,然则在细节上,张少杰却是更多的使用自己的语言。

此时的张少杰本身白勺文笔,虽然与金庸、古龙、温瑞安之类的作家相比,自然是远远不如。然则,与天蚕土豆相比,却并不逊色。

因此,张少杰吸收消化《斗破穹苍》的精髓,进行二次创作,完全可以达到源于原作,但是却高于原作的境界。

而在张少杰一心码字的时间里面,香港经济却开始显得百业萧条。对此,张少杰也是颇为无奈。毕竟,经济是有其周期性的,哪怕是汇丰银行的财力,也只能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