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樟树神 (第1/2页)

在我家院子里,确实有一棵大樟树。

平日,我常在樟树下面,搬张躺椅,纳风乘凉。而且,此樟树与我家还有着莫大关系。我家的院子,也不知道是几百年前哪位先祖置办,到了我父母这一代,已经有几百年了,可谓是个老宅子。据说,那棵樟树在建宅子之时就已有之,到到如今,已巍巍老矣。我家先祖认为,樟树乃吉树,可保家宅平安、世代永昌。所以,传下来一个规矩,就是每逢初一、十五,必然对樟树上香祭拜,每天三餐吃饭之前,必然先盛一碗米饭,来敬樟树,以表达对其看宅护院的谢意。传到我手里,虽然自己颇为穷困,但是只要有饭可吃,这些规矩还是能隔三差五地履行。

我听那老者这样一讲,说道:没错,此樟树乃我家吉树,李家世代把它当成庇佑神。

那老者“哈哈”一笑,道:我正是那棵樟树。

我一听,顿时吓了一跳,心说难怪一进此宅,却是闻到一股樟木的异香,持久不散,而且,看这老者摸样,却与那樟树龙钟而憨厚的神态又如此相像。于是,我赶紧起身下桌,朝着老者跪了下去,说道:树神老爷,一怪高里有眼无珠,不识泰山,您化身见我,我却不识。二怪高里向来本事微末,自己肚子填不饱,这些年慢待了您老人家。还望先生恕罪。

那老先生一把将我拉了起来,说道:公子说哪里话来,我受李家世代几百年祭拜,本就有愧。公子再说这样的话,当真是折煞老夫。

听了老先生这样一说,我不由地想起,李家世代勤劳肯干,昔日也算是风光,但时至今日,传到我手,却落得个如此落魄的境地,不免有些心酸,眼泪“噗嗤、噗嗤”地掉了下来。

那老先生见了,问道:公子是否想起家事,心酸流泪?

我说:正是因此难过。

那老先生“呵呵”一笑,说道:此番请公子前来,一来是向公子作别,二来见公子如此落魄,于心不忍,特指点公子一条财路。

我奇道:老先生待得好好的,缘何说起告别的话来,莫不是嫌我家贫穷,要走了?

那老先生说:非也。我岂是嫌贫爱富之人。实不相瞒,老夫在此住了几百年,受尽你家香火,当真是无比惬意。只是,近日老夫得知,原本居住在南方沿海的白蚁神公,因得罪了一位苦主。那苦主却有借天破地之本事,发起了洪流,要将他赶走。那白蚁神公现下已然待不下去,欲图迁徙到此。也非是我怕了那白蚁神公,只是我祖辈历来与之交恶,何况一番相斗,难免各有损伤,所以我欲往西边而去,临行前特来向公子告别。

我听了,说道:原来如此,老先生有此厚爱之心,高里誓不能忘!

那老先生继续说道:李公子虽然平日浪荡不堪,但宅心仁厚,与老夫又颇有福缘,所以,我可指点你些许富贵,若是有缘,你可取之,若是无缘,亦不可强求。

见那老先生临走之前还不忘让我过上好日子,我内心无比感激,连忙说道:愿听老先生指点迷津。

那老先生捋了捋胡须,说道:城郊有一岭,名为秃鹫岭,那岭上埋葬了不少御前侍卫。那些侍卫在死前带来了不少欲图东山再起用度器物,他们一死,这些好东西也就长埋在地下。你若能取出一些,尚可换些本钱,日后好经营度日。

我听他讲到秃鹫岭,不由地一头雾水起来。历来听老者所说,那秃鹫岭煞气甚重,有些年轻好事的,也曾想下去看看有无阴兵的遗留物件,但都是有去无回。后来就再没人敢去了。即使里面有好东西,自己去了,岂不是白白送死?于是,我对老先生说道:我听闻秃鹫岭最是经不得别人打扰,即便下面有钱财万贯,我手无缚鸡之力,又如何取得?

那老先生说:你一常人,必是取不得。但正所谓世间万物,一物降一物。煞气虽重,也有克制之法。我获知消息,近日,弥勒神佛欲去东海,需在娄底过境,明晚将借住在西郊东禅寺。那弥勒神佛最喜人间粽子食用,此时并非端午,凡间岂会包粽来作贡品?你可包上一些,明晚送到东禅寺去,专供殿前的弥勒佛拜祭,尔后求一个签,拜请弥勒神佛佛法加持,抽出哪根签,你就将哪根签带在身上。有了这签,下到秃鹫岭去,敢保那些阴兵不来骚扰你。只是,公子需切记,里面东西,取之不可多,够你小本经营就可,取完之后,在七七四十九日之内,需每日向秃鹫岭的阴兵祭拜,并告知他们,你给他们特意带来了好消息,大顺大军已亡,以消除他们对你的怨气。

我问道:此举莫不是在骗那些阴兵么?万一被他们知道咋办?

那老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