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虹→桥→书→吧→BOOK。

第18节:第六章 拗相公(18)

时间很快到了熙宁五年的三月底。

随着桑充国的康复,白水潭学院教授联席会议成立。在石越与程颢等人的支持下,教授联席会议以简单多数选举桑充国为白水潭学院山长,程颢为明理院院长,沈括为格物院院长。又制订了一系列的山规,白水潭学院从此更加正规化。而石越的角色也变成了学院的兼职教授。

因为白水潭之狱、学子叩阙等事件的影响,《白水潭学刊》的发行量越来越大,白水潭学院的影响力真正开始幅射全国。所以白水潭学院的山长,虽然没有任何品秩,却成了接受皇帝任命,享有很高威望的职务。而桑充国以布衣的身份担任此职,位在程颢、沈括之上,加上他在白水潭之狱中扮演的关键性角色,都让他成为了自石越以后,大宋的天空中升起的又一颗闪亮的星星。

而差不多与此同时,在南方的杭州,西湖之畔,有一座学院不太引人注目的开学了,这所学院的名字叫〃西湖学院〃。

同是在三月底,回到中书的王安石打点精神,再次驾驶变法的马车。

〃《青苗法改良条例》颁行全国,以下官看来,现在的确可行。〃曾布向王安石说道,吕惠卿不在,曾布就是新党第二号人物。

陆佃却有不同意见:〃当初是说三年有成,方推行全国的。是不是应当稳一点?〃

李定道:〃只怕时不我待。〃

身体还未完全康复的王雱也说道:〃不错,既是良法,早一点推行无妨。〃他却另有打算,现在除开三路实行被称为〃石法〃的《青苗法改良条例》之外,全国都实行原来的青苗法,二者对比,格外的显出石越的出色,干脆把石法推行全国,于国于私,都有好处。何况就算推行急了一点,有什么弊端,也是石越的责任。但这些心思却不足为外人道,更不能让王安石知道。

王安石叹道:〃石越也当真是奇材,改良条例完全抛开官府,让民间自主交易,官府只需要立法监督,坐收其利,执行中的弊端果真就少了许多。既然是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也不必等够三年,早点推行全国吧。〃

新党核心们在内部聚会上一致同意提前在全国实行石越的《青苗改良条例》,一方面固然是顺应朝中大臣与地方守吏的呼吁,另一方面也证明了《青苗法改良条例》在三路试行取得的成功。王雱可以说是当时所有与会人员中最无奈的一个,他明显的感觉到石越做为一股新的政治力量已经崛起。而石越对新法的态度让人捉摸不透,对于想把一切把握在手中用强力推行新法的王雱来说,实在是非常的困扰。

他强打着精神听着曾布关于保马法的建议:〃下官以为,可以废除此前在大名、沙苑、安阳等地的牧马监,把原占牧地还给民户,在开封府界与京东、京西、河东、河北、陕西五路推行民户代养官马的方法:五路义勇保甲愿养马的,每户一匹,家境富裕的,可养两匹。马用原来的监马配给,或由官府给钱,让农户自己买马。凡是养马户,每年可以免去折变钱、沿纳钱。马如果病死,三等户以上,照价赔偿,三等户以下的,赔一半。这样的方法,朝廷可以节约开支,而国家也有能力组建一只骑兵,与夷人抗衡……〃

王雱听得有点不耐烦,本来凡是关于强兵的政策,他都是很关心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曾布提出的保马法,让他感到很不耐烦……也许是因为曾布在白水潭之案中的暖昧态度,也许是因为这个所谓的保马法,似乎和石越的《改良青苗法条例》有几分相像。〃不要画虎不成反类犬!〃王雱略带恶意的想道。

接下来有人关于王韶在边境推行市易法的介绍,王雱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沉浸在对变法的美好幻想中的诸人,没有谁注意到王雱的神情恍忽,大家都在计算保马法能为国家节省多少开支,有些人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大宋境内遍地良马,骑兵纵横的美景,如汉代那样一次出动数十万匹马进行作战,是多么辉煌的事情呀!而有些人则在计算市易法能为国家财政增加多少收入,自己从中又可以安排什么样的职位给某人……高尚与卑鄙的幻想,分别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浮现。

▲BOOK。▲虫工▲木桥▲书吧▲

第19节:第六章 拗相公(19)

王安石仔细想了想这两条法令的细节,似乎也有点受到鼓舞。他笑着说道:〃昨天吕惠卿来信,提议设立军器监,统管东西广备作和各州的都作院,取代原来三司辖下的胄案,以期提高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