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是发展就是选择,让孩子把爱心、期望变成孩子自愿的自主的选择,这就是教育的智慧。

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孙老师,明天是秋儿的遗体告别仪式,她的父亲特别希望你能参加。”我愣住了,秋儿是一个17岁的女孩子,秋儿的表姐有心理问题,后来经过治疗康复后又去帮助别人解决心理问题。我去参加秋儿表姐的生日晚会时看到了秋儿,秋儿很活泼很漂亮,喜欢弹钢琴。她问我想听什么曲子,我说:“你弹个《献给爱丽丝》吧。”秋儿就弹了这首曲子,而且还跳了段现代舞。秋儿会跳芭蕾,钢琴六级,喜欢唱歌,还会谱曲。但她文化课成绩不好,她的愿望是初中毕业后报考幼儿师范,但她的父母希望她上大学,就想办法让她进了北京某区的重点高中。如果孩子基础很差,越到了好学校——重点中学,她的日子就越难过,如坐针毡。秋儿到了重点中学,高二会考两门不及格,她觉得考大学很悬,而且她喜欢的比她高一年级的男生肯定会考上大学。她越想越绝望,最后开煤气自杀了。我去参加秋儿的遗体告别仪式,秋儿穿着杏黄色的上衣、胭脂红的背带裤,旁边放着她的芭蕾鞋和爱看的书。她的同学哭成一片,我问她的同学心里是怎么想的,她的同学说凭秋儿任何一项才能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家长期望太高了,非要让她读重点中学。后来我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叫《生命的追问》,我们不能放弃生命。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孙云晓: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5)

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招收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老校长李金海是全国人大代表、劳动模范。李校长的女儿初中要毕业了,要考重点高中吗?李校长也想“我的女儿能不上重点高中吗”?他的女儿学习一般,于是就请了很多家教补课,死去活来补不上去,每天家里人跟着上火。李校长说女儿不是考重点高中的料子,女儿说想去职业学校,李校长在关键时刻理解孩子支持孩子,他的女儿轻松上了一个职业学校,毕业后到北京某银行当了个职员。她喜欢打鼓,参加劳动能手比赛,生活得很快乐。现在出国进修去了,过得很开心。同样是两个学习不太好的孩子,一个因为得不到理解花季早逝,一个过上快乐的自立的生活。

哪一种关系是好的关系?哪一种教育是好的教育?为什么孩子有差别?您的孩子能上大学尽量上,能读博士尽量读,问题是必须注意到有的孩子是打死也考不上大学的,逼死他他也上不了大学。哈佛大学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一个多元智能理论,说每个人至少都有八个智能:

第一个是语言智能;

第二个是数学逻辑智能;

第三个是空间智能;

第四个是音乐智能;

第五个是身体运动智能;

第六个是人体交往智能;

第七个是善于反思善于反省智能;

第八个是自然观察智能。

每个人的智能结构是不一样的,拥有八个智能其中之一的人都能成材,都有成功的希望。我们发现亚运会、奥运会上很多中国选手在世界上得金牌,其中相当多的运动员文化课并不好。丁俊晖是中国在世界上的第一个台球冠军,但丁俊晖小学毕业,初中都没读。八个智能中只有两个智能发达的人最适合今天中国的学习,中国的考试最适合语言智能发达和数学逻辑智能发达的人。你的孩子可能是这两个智能排得不靠前而靠后,他可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排在前面,他的学习成绩可能不太好但不等于他不能成材,天才就是选择了最适合他的道路,蠢才是选择了不适合他的道路,我们期望的最好的目标是孩子做适合他的事情,走适合他的道路,所以要尊重、理解孩子。

给大家讲讲我自己的体会。很多人不会相信,我搞教育这么多年,在全国教育界也算有一些知名度,1993年我写的报告文学引起全国教育大讨论,我有很多成果,但我的独生女儿小学、中学从来没有上过重点学校,都是上离家最近的学校。不是没有办法把孩子送到重点中学去,我的女儿说:“重点中学不是人待的地方,我可不去。”她选择了一所学习日语的学校,连区重点中学都不是,她妈妈是日语专业的,从小受她妈妈影响,女儿喜欢日语。她妈妈有意见,我说尊重孩子的选择。从小到大所有的志愿都是女儿自己选择的,我们父母的意见仅供参考。我女儿上了六年普通中学,高三该考大学时非常紧张——没有孩子不怕考大学的,心里都打鼓。我对女儿说考大学很不容易,考不上很正常。我问女儿能否考上大专,我女儿说肯定能考上大专,于是大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