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求和 (第1/2页)

好书推荐: 本命三国

清军唯一能与明军抗衡的,似乎只有那城墙上的大炮了。这些铸铁大炮,都是取自于大明的技术。

要不说这人都是逼出来的,眼看着大明王朝的火器日新月异,眼看着装备起来的明军厉兵秣马。而反观满清这边,似乎这火器都停滞不前了。

于是,黄台吉在世之时。拼了命的想研制出来威力巨大的火器,用于和明军抗衡。

奈何天不遂人愿,即便是等到黄台吉咽气的那一天,也没有等到所谓的先进火器出现。

不过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在大炮研制方面,还是出现了一定的成效。首先,满清窃取了大明的红夷大炮,他们美其名曰为红衣大炮。只因为,这红夷大炮的夷,触动了他们敏感的神经。

蛮夷,素来都是中原正统王朝对于那些外族的蔑称。其中,是含有贬义的意思。于是,满清就改成了红衣大炮。

可是不管他们怎么改,这红衣大炮依旧是实心弹。满清就算是绞尽脑汁,费尽心血也是造不出开花弹来的。因为,他们甚至于连开花弹的原理,都没能搞明白。

虽然造不出开花弹,好在满清在这些汉奸走狗卖国贼的帮助下,造出来了一种神枢炮,这是清前期铁造小型火炮。铁铸身管,短而轻。前装,滑膛,发射铁弹。无瞄准装置,无耳轴,装于四轮木箱内,靠人力推挽,概略对向目标,点燃火绳施放。《大清会典图》卷一百:“神枢炮。亦铁铸。制似神机炮。长二尺四寸七分,中隆起四道。

神枢炮虽然是实心弹,可也算得上是一种巨大的技术进步了。至少,在盛京的城墙上,密密麻麻的布满了这种小型火炮。

正是这些铸铁大炮,对明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因为朱慈烺的火器虽猛,奈何大明的红夷大炮,还没有运抵到前线来。

战鼓擂擂,朱慈烺一声令下,神机营开始撤兵。满清这些年来并没有闲着,密集的炮弹轰击下,再围着城墙转悠,对明军的伤亡不小。

于是,朱慈烺下令大军后撤二十里。在这个位置上,清军的大炮是无法造成威胁的。多尔衮也不敢再出城迎战,自从在城墙上见识了明军火器的犀利之后,他们彻底的吓怕了。

吓怕了的多尔衮,躲在了盛京城内龟缩不出。同时,朱慈烺也畏惧清军城墙上的大炮,不再进攻。

双方似乎展开了拉锯战,实则双方都知道。战争的天平,已经开始向着大明这边倾斜。

首先明军的火器在完全的碾压,曾今的野兽如今沦为了猎物。反过来,在平原决战的时候,明军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就像是之前,在与清军决战的时候。面对强大的满清骑兵,明军可以说是毫无招架之力。

现在呢,局势终于逆转了过来。原本野战是八旗骑兵的强项,可他们现在遇到了克星。

虽然朱慈烺在后撤,大军后撤了二十里。这并不代表着朱慈烺要放弃攻城,他是在等待。

只要明军的大炮一到,朱慈烺就可以摆开阵势,再次发动攻城战。

事情也并没有和多尔衮想象中的那样,明军会因为缺少粮草,而被迫撤兵。

自从今日的城外一战,多尔衮的清军早已吓破了胆。现在即便是朱慈烺撤回关内,多尔衮也没有胆子在路上打伏击了。

多尔衮非常清楚,若是他们在半路伏击明军的话。很可能,最终就会演变成被伏击。因为明军的火器,实在是太过可怕了。

这些火器,你没有任何兵器,也没有任何的战术能够破解。

大明,已经占据了九成九的赢面。可以说,几乎是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而神机营的粮草虽然被烧掉了,可是从关内运输过来的粮草,正源源不绝的运抵到盘锦。

鉴于上次的前车之鉴,朱慈烺已经命令蓟辽总督洪承畴,在营口方向布置了重兵。满清再想偷袭粮草的计划,绝不会再发生了。

大概,再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关内调拨过来的大炮,就会抵达前线。

朱慈烺并不着急,他知道如今攻下满清的盛京,几乎如同探囊取物一般简单了。

现在坐不住的,是他多尔衮。如今的满清将士,已经毫无士气可言了。今日在城墙上观战的那些清兵,都亲眼见识了燧发枪的威力。他们也终于知道,自己手里的弓箭,几乎就成了儿童玩具。

于是,第三日上,多尔衮居然破天荒的,派来了使者。

就在朱慈烺北上,围住盛京准备攻破满清皇都的时候。多尔衮,竟然派出了使者,来到了朱慈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