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火器的改进 (第1/2页)

好书推荐: 本命三国

洪承畴确实派人送了十几桶火药,令人兴奋的是,仓促之下,其中六桶是尚未提纯的硝石粉。此外,还有两桶硫磺。

大炮是来不及锻造了,至少,能做几包黑火药。如果按照黄金配比,其威力足以惊天动地。

等黄台极派出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这两员猛将,到了义州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开花弹”,就是利用弹丸爆炸后产生的破片和冲击波来杀伤或爆破的弹药,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榴弹、榴散弹。用先进引信技术的榴弹、榴散弹。打得远、安全性好、爆开的时机也准确,专门对付步兵。

其实,在大明朝早已经有了开花弹。威力巨大的开花弹比实心弹不知道厉害多少倍,实心弹声音巨大,不过是利用弹丸的冲击力伤敌,其实有着很大的弊端。

那为何大明有开花弹却并未普及呢,究其原因,就是明朝时期的所谓“开花弹”根本就是两回事,早期的开花弹非常难操作而且危险。

根本没有这么先进的引信,用来引爆的引信是通常为一根中空的芦管内置药捻,装填前根据所要射击目标的距离裁剪相应长度,开炮前先从炮口点燃炮弹上引信,再速燃火门上引信发射。

这样的发射方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点燃发射药产生的火焰从炮弹跟炮管的间隙窜到炮弹前方,极容易引燃暴露出来的药捻,导致提前爆炸甚至炸膛。

朱慈烺做的,就是这种开花弹。

他利用的是木质锥形信管和木质弹托技术,炮弹尾部加装上软质木托除了可以有效密封气体外泄外,还可以在发射时对空心榴弹起到一个缓冲作用,而且发射出去的榴弹由于轻质木托的原因会造成头重尾轻的“羽毛球原理”自稳结构,使得弹道更精确。

时间引信的结构大体上是一段中空,两端开口的木管,内装一种燃烧速度很稳定的慢燃火药。木管上标有刻度,使用时炮手先估算一下发射距离,从火炮手册里查出距离和炮弹种类对应的飞行时间,再按引信上的旋钮调整引爆时间,同时在引信的相应位置打个孔,最后塞进炮弹的引信孔。

这种这时,引信的一端露在弹体外,另一端与炮弹内的炸药接触。最后把炮弹塞进炮膛,引信的位置朝前。由于滑膛前装火炮的内膛直径略大于炮弹的直径,发射药爆炸时一部分火焰从炮弹和炮膛间的空隙渗透到炮弹的前方,直接点燃了引信露在炮弹外的部分,炮弹在空中飞行特定的时间后,引信按先前调整好的时间燃烧到炮弹内炸药的位置,点燃炸药,炮弹爆炸。

看起来技术并不难,既然朱慈烺知道其原理,再做的时候,就简单多了。

可惜,时间仓促。估计,再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建奴的铁骑就会兵临城下了。

不管了,能做几个是几个吧。就算是只做出来一枚,至少也让这些建奴们尝尝厉害。

天然硝石中常含有镁盐、钙盐,用含碳酸钾的草木灰水处理时,镁盐、钙盐就会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镁、碳酸钙沉淀,从而实现硝石的提纯。

凡硝刮扫取时,入缸内水浸一宿,秽杂之物,浮于面上入莱菔数枚同煮熟,倾入盆中,经宿结成白雪,则呼盆消。

提硝法直到近代还在使用,这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办法。除此之外,还有硫磺提纯,以及烧炭之法。

提黄,每锅用水五、六碗,烧滚。然后下黄三、四十斤,煎开待油面上黄泡起至半锅,随取起,安在冷水盆内,倒去硫上黄油,净硫凝,一并在锅底内者是。取起打碎,入柏枝汤内煮,洗净听用。

烧炭之法,宜用铁筒将木纳入其内,用火煅成炭灰烧炭更有一法,穴地置木用火煅之,但不及铁筒烧成之更妙。

木炭在房内建窑数座,以资周转。每座窑底用极大铁锅一口,量乃加覆一锅,并密以泥糊,使不泄热气,不透外风。过一昼夜取出,碾用。

【因内容过于繁琐,在这里这些火药配方提纯技术就不一一描述了。】总之,黑火药的提纯并不困难,难的是古人都不知道黑火药最佳配比方法。

关于硝石、木炭和硫磺的最佳配比,稍微有些差异威力就会大打折扣。幸亏,朱慈烺对此是了然于胸的。

夏德超带着部下,在铁器铺里叮叮当当干的好不热乎。一个个巨大的铁笼子都被锻造了出来。此时,这些铁笼足够西城使用的了。剩下的,再有三日的功夫,就能把北城所需的铁笼做出来。到时候再用木制的塔吊,将铁笼吊到城墙之上,一切就会完工。

那时候的义州城,那就是一座铁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