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富可敌国 (第1/2页)

好书推荐: 本命三国

范永斗够狠,他做的,都是一些硬通货的生意。什么值钱做什么,什么来钱快卖什么。完全不管什么卖国求荣出卖同胞之类的事,奸商嘴脸,一览无遗。

地下五个窖子内全是硬通货的违禁品,这些东西贩卖给满清,随随便便一条罪名都是杀头。

只剩下最后两个地窖了,退出来的叶青和刘弘,二人一齐打开了最后两个地窖。

星爷:哇,什么东西那么刺眼啊。

荒唐镜:那是银两发出来的光芒。

剩下最后两间地窖,才让你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富可敌国。银子,全都是白银。一箱箱,一堆堆。你能想象的出,地窖内的银子连木箱都装不下,只能放在货柜上,就这么整整齐齐的摆着么。

后来,据官家富贵招供。大概是亏心事做的多了,范永斗一直有失眠的症状。一个人睡不着的时候,范永斗就会偷偷的来到地窖。

别人睡不着会属羊,闭上眼睛一只羊两只羊

而范永斗数银子,一锭银子、两锭银子要命的是,这么多银子,他数一年怕是也数不完。有多少,整整满满的两大地窖。

也就是说,第六扇门和第七扇门中,全是白银。密密麻麻的白银发出耀眼的光芒,只有最后几箱是少量的黄金。

黄金不是市场主流货币,那是范永斗用来贿赂官员或者送礼的。送给黄台吉的那些后宫嫔妃们,据说,黄台吉的几个侧福晋对范永斗赞不绝口。

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叶青和刘弘所能做主的了。这么多白银,富可敌国啊!

谁都知道,大明朝急需金钱续命。尽管朱慈烺一直在捞钱,可国库依旧是穷的叮当响。就连老鼠进了国库都是哭着出来的,大明,实在太穷了哇!

“快,快去通知太子殿下!”叶青的语气,都颤抖了起来。

范永斗有多有钱呢,别的不说,咱先说说明清时期的徽商、晋商、浙商等等这些富商大贾有多有钱。徽商的代表人物胡雪岩,鼎盛时期的家产达两千万两之巨。

可惜,商界奇才的胡雪岩生不逢时罢了,如果他生在大明朝,料想不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还有许多人容易把晋商八大家和清初八大皇商混淆,其实这是不对的。清初八大皇商都是汉奸走狗卖国贼,晋商八大家则是纯粹的商人、

晋商八大家是指乔家,常家,曹家,候家,渠家,亢家,范家,孔家。白手起家通天下,诚信为本数乔家。货通俄蒙领风骚,外贸世家是常家。太谷巨富三多堂,商铺规模数曹家。蔚字五联竞潇洒,票号世家是侯家。声名卓著长裕川,祁县大户是渠家。明清两代聚千两,山西首富数亢家。甲第联辉名当世,世袭皇商是范家。大名鼎鼎财神爷,最后风光是孔家。

像是这些商贾大家族,那家不是资产逾数百万甚至近千万两。这个范永斗存在地窖中的白银,就达近千万两之巨。

这可是实打实的一笔天降横财的巨款!有了这笔钱,好不夸张的说,大明朝甚至可以翻个个。

不只是崇祯皇帝,朱慈烺每天早上一睁眼,映入他眼前的就两个字-缺钱。

有多缺,朱慈烺自穿越而来的所作所为,除了收取京城商税这点杯水车薪之外。其他的抄家逼捐,都不是长久之计。

贪官总有杀完的一天,羊毛总有薅完的一日。比如那个国丈周奎,不就活生生被自己薅成了葛大爷么。

再者说了,贪官抓的多了,容易引起朝堂地震。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对有钱人征税,尤其是江南那些富户。这个是很难实行的。

大明朝实行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南方读书人大占优势,以至于明朝不得不搞出“南北榜”的制度,南方、北方分开录取。因为如果不这么搞,每次殿试的前几名都将是南方人。

即便如此,南方学子仍然充斥朝堂,占据要津,这些人往往与江南的豪门富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史称“东林党”。你指望这些人帮着崇祯,支持征税?

你总不能都杀了吧,那整个朝廷体系都会彻底崩盘。京城收取商税,朱慈烺还是顶着巨大的压力铤而走险才完成的。至于整顿军队,自己还差点被人刺杀。

还有孙传庭,差点把陕西搞得大乱。想改革,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暴力手段强制执行容易引起叛乱,可温水煮青蛙见效又太慢,还不等你见着效益怕大明早就亡国了。

没办法,朱慈烺也只能饮鸩止渴一般,只要有钱捞就会不惜一切代价。他的虎贲军还有东宫卫都需要自己养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