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作者:《朱镕基答记者问》编辑组 出版:人民出版社

第1节:接受比利时《自由比利时报》记者巴盖采访(1)

接受比利时《自由比利时报》

记者巴盖采访

(2001年9月6日)

巴盖:人们的印象是,对中国来说,只有美国才是重要的。请问欧洲对中国的重要性何在?

朱镕基:中国一贯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友好往来和互利合作。中国重视与美国的关系,也重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欧洲在历史上曾是文艺复兴的摇篮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欧洲也是当今世界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在国际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负有重要的责任。中国和欧洲之间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立场,经济上互补性很强。当前双方正处于各自内部发展的重要阶段,都有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愿望和需要。中国一直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处理同欧洲国家的关系。在世界走向多极化和国际社会面临各种新挑战的形势下,双方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一个致力于改革开放和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与日益强大的欧洲加强和发展全面伙伴关系,不仅对双方有利,而且有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巴盖:中比今年庆祝建交30周年,请你对中比关系作一总结,并指出今后还应在哪些方面取得进展?

朱镕基:中比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取得了巨大发展,各个领域的合作都硕果累累。双方领导人及各界人士往来日益密切,相互了解不断加深。两国贸易额从建交初期的2000万美元增至去年的36亿美元。比利时成为中国在欧洲的第六大贸易伙伴。比在华投资项目则从无到有,至今年6月已达358个,实际投入4。3亿美元。中比科技合作富有成效,迄今已执行了200多个合作项目。文化交流日益活跃,双方文艺团体的互访和精美的文物、书画展览为两国人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教育领域的合作日益扩大,双方互派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多,迄今中国留比学生已超过1000人。省际友好合作关系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回顾30年来中比关系的巨大发展,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

与此同时,我们也感到中比关系还有巨大发展潜力,中方愿与比方一道,将中比关系不断推进到更高水平。对今后两国关系的发展,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第一,进一步加强人员交往。尽管现代化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但它代替不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沟通。双方应加强接触、加深了解,增进信任、减少误解,扩大共识、推动合作。第二,进一步挖掘经贸合作的潜力。中比经济互补性强,前景十分广阔。中国正在实施“十五”计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欢迎更多的比利时企业家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在信息、生化等比利时拥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对华合作。第三,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对增进两国人民了解和友谊的桥梁作用。中比、中欧两种不同文明相互补充和借鉴,可以为世界的持久和平和普遍繁荣作出有益的贡献。第四,深化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合作。中比之间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方面有共同利益和立场。我们愿就联合国事务以及军控、环保、跨国犯罪等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经常与比方交换意见,加强协调与合作。

我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比关系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巴盖:中国的改革造成了诸如失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朱镕基: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当前,中国就业压力很大,下岗职工增多。第二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失业人员约620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达630万人。另外,农村有富余劳动力1。5亿人。“十五”期间,中国面临新一轮就业高峰,新增劳动力将达到4600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入WTO、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结构性失业问题也会更加突出。第2节:接受比利时《自由比利时报》记者巴盖采访(2)

中国的失业问题不是改革造成的。它是人口众多、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反映,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政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反映,也是长期以来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以及企业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目前,中国政府正在采取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