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看来,你们对我提的问题也差不多了,如果还有问题的话,我们可以到中国去继续讨论。我邀请塞利耶主席先生访华,在座的谁愿意去的话可以跟着他去,我到时会见你们,再回答你们的问题。现在轮到我向诸位提出一个问题了,可以吗?那就是中国申请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如今将要进入最后的阶段了,今年12月就要举行投票了。我在昨天会见了国际展览执行局的主席和秘书长。他们都承认上海是一个理想的地点,上海的条件优越于其他的竞争者;他们也承认如果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话,参观的人数将打破世界纪录。前年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世博会,我去参观过。它的参观人数只有1600万人。我告诉主席和秘书长,上海就有1600万人。我会动员上海的每一个人,包括小孩子都去参观,这样,规模就会超过汉诺威。而且我相信,如果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一定会促进在座的各位企业家的商机。那么,我问主席和秘书长,现在还有什么问题阻碍中国举办世博会呢?他们说,那是政治和外交的问题。因此,我呼吁在座的企业家,请你们向希拉克总统施加“压力”,让他同意支持在中国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我相信希拉克总统很希望接受这种“压力”。如果你们同意支持中国上海举办世博会,同意向你们的政府施加“压力”,请你们鼓掌;否则,可以保持沉默(全场鼓掌)。谢谢!第56节:在法国谈吸引海外人才等问题

在法国谈吸引海外人才等问题

(2002年9月28日)

(2002年9月28日晚,在图卢兹市政厅出席图卢兹市长布拉齐举行的宴会后)

记者:大家都很关心马上要开中共十六大了。这次你在访问欧洲的时候,有没有跟欧洲领导人介绍一下中共十六大准备的情况?

朱镕基:没有在正式的场合里谈过,个别会见的时候谈过。

记者:他们很关心。能不能向我透露一下目前的情况怎么样?

朱镕基:我都不知道,怎么向你透露?我只对外国人讲:你放心,我们的政策不会变化,中国同你们友好合作的路线不会变化。只告诉他们这个,别的我没办法透露。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怎么透露?

记者:你那时候请了一些香港人才到内地工作,你说人行的副行长一直没有找到人选。现在查太'1'在中国证监会也快任期届满了,大家说她要回来了。她说在内地干的时候也不是太顺利,可能压力也蛮大的。以后在吸引人才方面,会不会再请一些海外的人才、专才回来,协助中国在一些专业上发展?怎么吸引他们,让他们安心地工作?

朱镕基:我们认为她干得还是很顺的,而且她这个人是很强的,特别是在整顿证券市场秩序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你说不顺主要是互联网上面说的吧。在互联网上面,不要说史美伦有人会攻击她,攻击我的也多得很,比她的还多。这个没什么,这个不代表中央政府的意见,也不代表内地大多数人民的意见。互联网上很多都是股民,有他们自己个人的利益在里面,你触犯了他们的个人利益,他们就要发表一些不满的话。我认为她干得很好。

记者:会继续吸引一些海外人才吗?

朱镕基:那当然。这个政策是不会变的,因为这是中央的政策,已经规定了的。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是港澳珠大桥,中央已经派人到香港和珠海去了解情况,让他们做一些可行性的研究。中央方面认为这个大桥会不会带动珠三角地区的发展?

朱镕基:我们还没有讨论这个大桥,也没有提交我们来讨论。这个事情现在还在下面酝酿,我听说有不同的意见,有赞成也有不赞成的,在香港内部有不同意见,在广东也有不同意见。所以,这个事情我们等大家各抒己见之后再来分析比较,现在还没有提到我们审批的日程上来。第57节:在菲律宾工商界午餐会上的演讲和答问(1)

在菲律宾工商界午餐会上的

演讲和答问

(1999年11月27日)

尊敬的贸易工业部长何塞·帕多阁下,

女士们,先生们:

我很高兴有机会与菲律宾工商界的朋友们见面。在座各位都是菲律宾知名的工商界人士。长期以来,包括诸位在内的贵国企业家致力于同中国开展经贸交往和互利合作,为推动中菲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在此,我谨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谢。

中菲两国隔海相望,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两国建交以来,在双方政府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