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1/4页)

来,同时双手再加额,竟是行了一个规规矩矩郑郑重重地大拜之礼。

“见过陛下。”她轻启咬的发白的唇,将昔年娇俏的面色藏在阴暗里。

他的微笑也就这么寸寸僵硬掉。

一刹那刘盈几乎心若死灰,年轻的皇帝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父亲地帝位,站在天下最高地地方,他也曾淡淡的设想过这时候地感觉,却没有料到是这样一种空茫。小时候,母亲告诉他,皇帝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如今他站在这里,什么还没有得到,就感觉已经失去。这些东西,他说不出来是什么,却知道自己是应该在意的。

母亲,我其实无法高兴。

第一卷大风起兮云飞扬结束。

粉红票期待山木卷哦。

第二卷:山有木兮木有枝 七十三:路遇

汉惠帝元年,春。

路边桑树吐了新绿,仓庚婉转啼啾,倏然从这一枝树桠迅捷的飞到那一枝树桠之上。河水解冻,潺潺的流过,溅出清亮水花。大地回暖,帝都长安以东,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大道远方,一队车马遥遥而来,居中为时下最宽敞的桐木轩车,外包油壁,以玄漆涂,可御风雨。车上迎风飘展的干旄之上,书写了一个赵字。

自高皇帝故去后,太子刘盈继承帝位,皇后吕雉便升了皇太后。今上仁孝,事母甚笃,吕太后便一改高帝在位时的安静忍让,嚣张跋扈起来。汉十二年秋,吕太后遣使到赵国邯郸,召赵王如意入长安朝。赵王年幼,不知所措,赵相周昌却强干非常,言赵王病弱,不宜入朝,将汉使呛了回去。如是再三,第四次,吕太后大为恼怒,诏书再到邯郸,不再召赵王如意,却召赵相周昌。

周昌为赵王,可以拒接诏书。轮到自己身上,却只能从命,临离赵国的时候望着送行的赵王,叹了一声,对天道,“高皇帝啊,您托给周昌的事情,周昌却不能完成了。”嘱咐赵王,“勿入长安。”

周昌回长安,吕太后当面斥曰,“君不知我讨厌赵王很久了么,为什么要到现在还要护着那个小儿?”周昌正色答道,“从前先帝命臣为赵国相国,将赵王托付给臣。臣自当尽力。”

昔年周昌对吕太后母子有保位之恩,所以吕太后不能太怪罪周昌。沉默良久,只道,“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现在你已经不是赵相了,算了吧。”

再召赵王的使者很快到了邯郸。刘如意失了周昌庇护,不能相抗,无奈登车,在汉使的护送下,回到他幼时曾经以之为家地长安。

这一日,车马过宣平县,天已过午,如意掀开车帏。吩咐道,“已经走了这些时辰的路了,咱们歇一歇,用午膳吧。”

“诺。”侍卫应道。御人的速度随之慢慢缓下来。

“怎么了,怎么了?”后面轩车赶上来,汉使韦昌执节探出头来问道,“好好的,干嘛停了。”

如意深吸了一口气,微笑道,“韦大人。本王已感饥乏,欲歇歇再行,顺便也用过午膳。”

“这日头还早呢。”韦昌皮笑肉不笑答道,“赵王若饿了。本使这里带了些干粮,可以让赵王饱饱肚。戚夫人还在长安望眼欲穿王爷回去,赵王将心比心,连这点劳累都受不得么?”

“你”如意气的浑身发抖。

“微臣怎么?”韦昌维持着微笑表情,淡淡道,“赵王意下如何?”

如意重重抛下手中车帏,喊道,“继续行路。”

韦昌淡淡一笑。抬目看向大道前方。

前方尘土扬处,也行来一辆车马,车边有家仆侍行,想来不是寻常人家。

“这里是赵王入京车驾,”前方侍卫已经是嚷嚷开了,“还不避行。”那车马却依旧是不避不让。径直朝这边行来。

“哪家地崽子胆子这么大。”韦昌高声斥道,“敢冲撞赵王车驾?”

那轩车却在撞上人之前停下来。赶车的御人悠长的一声吁声,朗声笑道,“还请大人见谅则个。我家娘子是宣平侯家的长娘子,闻听赵王取路宣平回京,特意赶来相送。”

解忧掌起车帘,十岁的少女从车上下来,抬起头来,喊了一声,“如意。”

“阿嫣。”

侍人在树荫之下设榻置案,二人相对而坐。许久,张嫣侧首笑道,“几年不见,如意你高了,瘦了,也抑郁了。”当年长乐宫中那个像玉石一样莹润漂亮的男孩不见了,只留下来一个感知了世事滋味的少年。

如意也笑了,“阿嫣也长漂亮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