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舴寤秤谐杉�O舴宓牡匚会пЭ晌#�淞斓纪�乓苍谀诓康牧餮猿寤飨拢�霾坏较褚酝�茄�钚薪�沽恕�

萧峰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决定改用“讲故事”的方式说服帮众。

故事披着一件柔性的外衣,可以比较容易地侵入别人的心扉。因为人们在听故事的时候,心理上一般是不设防的,也比较容易被故事打动。反之,长篇大论的说教只要一起个头,恐怕早就有人捂起了耳朵。而且,萧峰旁边还等着个能言善辩的全冠清,早就想抓住萧峰言辞中的纰漏,开展攻击。

讲故事一定要有针对性。听众不一样,故事也不能一样,否则很难引起同感。丐帮的帮众,大多文化不高,豪气过人,如果你讲个吟诗作画、风花雪月的故事,肯定是牛头不对马嘴的。反之,只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如丐帮群豪的惯常作风,那就是臭味相投了。

所以,萧峰一开始先讲了个“喝酒对掌”的故事(详见附录)。故事以第一人称讲述,显得真实可信。故事的另一个主角是慕容复手下的公冶乾。他和萧峰快意喝酒,豪情对掌,输了武功,却没输了气势。这样的作风,这样的意气,不但符合萧峰的审美观,也符合丐帮整个组织的审美观,所以公冶乾很容易就获得丐帮上下的认同。

当萧峰讲完这个故事,最后反问帮众:“众位兄弟,这等人物,你们说是不是好汉子?是不是好朋友?”其回答必然是萧峰想要的答案。

四大长老之一的吴长风大声道:“这公冶乾是好汉子,好朋友!帮主,什么时候你给我引见引见。”吴长风的意见代表的正是丐帮大众的意见。

当第一个故事取得了预期的正面效果后,萧峰又不失时机地讲了第二个故事。

这个故事仍然以第一人称叙述,不过主角换成了慕容复手下的风波恶。

风波恶和一个挑粪的乡农争过独木桥,各不相让。乡农以粪泼人,风波恶居然没有动怒,只是为自己赢得耐性之争的胜利而大呼痛快。

萧峰在讲述中十分注重细节(详见附录),真实而准确地刻画出风波恶的性格特征:面貌丑陋,爱闹喜斗,天性却极善良,不会盛气凌人。否则,以他的武功,这乡农以粪泼他,无异于自取死路。

所以,当萧峰第二次发问:“像这样的人,算不算得是好朋友、好汉子”的时候,四大长老异口同声回答:“不错,是好汉子!” 。 想看书来

听萧峰讲故事(2)

萧峰的这两个故事层层推进,塑造出慕容复两个下属的高大形象,令丐帮群豪顿起英雄惺惺相惜的感觉,轻松地达到了以情动人的目的,获得了下属的理解和支持。

萧峰随即趁势而上,开展进一步的说服工作。

四长老中的陈孤雁用毒蝎伤了风波恶,却不肯拿出解药放人。萧峰善抓主要矛盾,首先将矛头对准了他,说:“陈长老,咱们丐帮自居为江湖第一大帮,你是本帮的首要人物,身份名声,与江南一个武人风波恶自不可同日而语。风波恶能在受辱之余不伤无辜,咱们丐帮的高手,岂能给他比了下去?”

陈长老面红过耳,说道:“帮主教训得是,你要我给他解药,原来是为声名身份着想。陈孤雁不知帮主的美意,反存怨责之意,真如木牛蠢驴一般。”

萧峰道:“顾念本帮声名和陈长老的身份,此事尚在其次。咱们学武之人,第一不可滥杀无辜。陈长老就算不是本帮的首脑人物,不是武林中赫赫有名的耆宿,那也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地取人性命啊!”

陈长老低头说道:“陈孤雁知错了。”

这陈孤雁最是桀傲不驯,连他也知错服软,说明萧峰所讲的故事确实发挥了极大的效用。

萧峰进而充满说服力地说出了自己的结论:“公冶乾豪迈过人,风波恶是非分明,包不同潇洒自如,这些人都是慕容公子的下属。常言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众位兄弟请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慕容公子相交相处的都是这么一干人,他自己能是大奸大恶、卑鄙无耻之徒么?”

最后这个反问,铿锵有力,气势逼人,不由得人不折服。丐帮帮众大都重义气、爱朋友,听了均觉有理,好多人出声附和。

此时,叛乱之首全冠清还心存不服,提出疑义。

针对全冠清的疑问,萧峰最后说:“我不敢说慕容复定是杀害马副帮主的凶手,却也不敢说他一定不是凶手。我们须当详加访查,查明是慕容复,自当抓了他来为马副帮主报仇雪恨,如查明不是他,终须捉到真凶为止。倘若单凭胡乱猜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