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2�年龄在三十岁以下;

3�尚未娶亲。

这三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确保应征者的技能水平。第二年是确保年龄相当,不至于和穆念慈差得太远。第三个则是为了防止已经成亲者前来搅局。

穆易自以为设定了这三个条件,又有自己这个老江湖在现场主持,应该能够顺利帮助女儿找到如意郎君。

但事情的发展和穆易的预想大相径庭。

首先是搅局者的不断出现。

试举一例。

东边进来一个肥胖的老者,满脸浓髯,胡子大半斑白,年纪少说也有五十来岁。西边来了个光头和尚。两个人都是来参加“比武招亲”的。那胖子只认准了“自己尚未娶妻”一条,却不顾自己早已超过了三十岁。而和尚的理由也很充分:“只要得了这样美貌的妻子,我和尚马上还俗。”

两个人纠缠不清,打打闹闹,武功却是很不入流。穆易仗着自己的武功,才把这两人清出场外。

书中只描写了这一个例子。但穆易和穆念慈“自南至北,经历七路”,遭遇的必不在少数。

而当杨康出现的时候,穆易却想打退堂鼓了。

原来,穆易见他人品秀雅,丰神隽朗,心想:“这人若是个寻常人家的少年,倒也和我孩儿相配。但他是富贵公子,此处是金人的京师,他父兄就算不在朝中做官,也必是有财有势之人。我孩儿若是胜过了他,难免另有后患;要是被他得胜,我又怎能跟这等人家结亲?”便道:“小人父女是山野草莽之人,不敢与公子爷过招。咱们就此别过。”

但是,穆易的限制条件明显不能将杨康拒之门外,只好任由杨康下场比武。

杨康胜出之后,穆念慈一颗芳心就此系在他身上。但杨康不过是一时兴起,拿穆氏父女找个乐子罢了。他的目的只是“比武”,根本就没想“招亲”。他的一名亲随大出讥讽之言正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公子爷是甚么人?会跟你这种走江湖卖解的低三下四之人攀亲?你做你的清秋白日梦去罢!”

穆易一手主导的“比武招亲”只能黯然收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比武招亲”是非常失败的一场招聘。而后来,穆念慈和杨康虽结成孽缘,但杨康对她始乱终弃,最终酿成了穆念慈一生的情感悲剧。从这个角度来看,“比武招亲”更是巨大的失败。

穆易为什么会失败呢?他到底错在了哪里呢?

我们不妨把穆易的“比武招亲”模式和西夏银川公主的“酒罢三语”模式做一个对比。

乍看起来,这两种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

两者都是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如意郎君。而银川公主预设的筛选条件甚至比穆易的更为宽泛。除了对应征者的技能水平和婚姻状态有所要求外(这两点基本等同于穆易提出的第一条和第三条),银川公主并未对应征者的年龄进行约束。

��但结果却大相径庭。银川公主如愿以偿找到了虚竹,比翼双飞,而穆念慈却以悲剧收场。

仔细比对这两场面试,可以发现,穆易在面试的整个流程控制上至少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筛选控制不当。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比武招亲”能招到如意郎君吗?(2)

银川公主之所以把筛选条件放得如此宽泛,是因为她早已确定了唯一的目标,为了不让唯一的人选漏网,必须要放低门槛,广开招聘之门。但穆念慈却没有明确的目标人选。穆易是指望通过面试现场来决定入选者的。所以,银川公主是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放松筛选的,而穆易却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模糊前提下放松筛选的。

对银川公主来说,即便应征者鱼龙混杂,也可以后面的过程控制中轻松排除。而穆易要做到这一点就相当不易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银川公主早已在黑暗中和虚竹两情相悦,只要是虚竹到场,不需考虑任何其他的条件即可入选。穆易则必须要考虑到道德风险的问题。比如杨康虽然满足所有的条件,但他这个人品行不佳,实在不是合适人选。

但穆易显然忽略了这个最重要的方面,没有把杨康排除在外,最后酿成了很多个人的悲剧。

组织招聘也是一样的,只注重个人技能是不行的,还必须事先考察品德因素。如果放弃筛选,把一个道德低下、品行恶劣的人招进组织,必将给组织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且,这个人能力越强,危害越大。

第二,过程控制不力。

两种模式对面试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