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钟鼓鸣过良久,才见知客僧人一清匆匆返。此时,他已放去禅杖,空着两手进来,态度也较和缓,对玉灵子等合十笑道:“敝寺方丈,闻得几位造访,甚表欢迎,现在觉生殿恭候大驾,命贫僧延请几位入内相见。”

玉灵子回顾了慧真子一眼,一起缓缓起身,随在知客僧一清身后,出了客室,穿过草坪,沿着一条白石铺成的雨道,向里走去。那甬道绕着疏落房舍,盘曲而入。

转过了几个弯,形势又是一变,只见两侧巨松夹道,月光下沉阴匝地,松道尽处,耸立着一座大殿,遥望殿内灯火通明,人影幢幢,但却听不到一点嘈杂之声。

一清带着玉灵子等,直奔那大殿中去。

这座大殿全用青石砌成,高约三丈,大有九间,殿内高烧着二十四只松油巨烛,火光熊熊,照得十分明亮。

后壁正中间,分坐着三个身穿月白僧袍的和尚,正中一人,长眉垂目,闭眼静坐,面色红润,白肤细腻,玉灵子暗暗一惊,心中忖道:就是内功精纯的人,也难有这等容色,这和尚分明已修到返老还童之境。

再看右边一僧,面色如铁,体胖似牛,两腮肉直垂颚下,端坐莲台,宛如一个大肉团。

左边坐的一个,身材矮小,骨瘦如柴,一脸冷若冰霜神情,和右边一个胖的,恰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三人,正是大觉寺的三位长老,中间的是住持方丈神佛灵远,右面那个胖的叫铁弥勒海灵,左面矮瘦的是枯佛灵空。

两侧分列着四个青色僧袍的和尚,每人手中都握着一根鸭蛋粗细的禅杖,这四人年龄都在五旬上下,另在神佛灵远的背后,站着两个十五六岁、秀眉清目的小沙弥。

知客僧一清抢前一步,合掌躬身,禀道:“昆仑派的掌门人玉灵子等,已随弟子进殿谒驾。”

灵远睁开眼睛先望玉灵子一眼,眼光又在霞琳身上打转,笑道:“昆仑派掌门大驾亲临敝寺,不知有什么教言吩咐?”话虽然说的和气,但神情却骄慢凌人,端坐莲台,动也没动。

玉灵子心中虽有气,但却忍下去没有发作,单掌一立,笑道:“无事自不敢惊扰清修,贫道一位师兄一阳子,半月前曾和一位空门好友澄因大师,为求一粒雪参果,联袂拜访贵寺,迄今未闻下落,恕特来讯问一声。”

灵远还未答话,左面坐的枯佛灵空,突然冷笑一声,答道:“雪参果岂是轻易求得的吗?令师兄一番心机只怕是白费了!”

慧真子脸色一变,怒道:“雪参果也算不得什么神品,我们投刺拜山,只为探询师兄下落。”

只听枯佛灵空一阵呵呵大笑:“大觉寺素不和江湖上人物交往,昆仑派和我们更是毫无渊源,这地方是清静的佛家圣地,岂能容你们撒野发狂?”

灵空几句话,不但气得慧真子全身打颤,就是玉灵子也忍耐不住了,冷笑一声,道:

“大觉寺谈不上铜墙铁壁,我们投刺拜山,无非是格守武林规矩而已。今天贵寺如不能说出贫道师兄下落,岂止是撒野发狂能够了事的?”

神佛灵远傲然一笑,道:“这么说起来,几位是有心来我们大觉寺生事了?”

玉灵子疾退两步,反手抽出背上长剑,厉声喝道:“大师如不肯见示贫道师兄下落,玉灵子只有动手逼问了!”

神佛灵远纵声一阵大笑,袍袖拂处,一阵劲风卷出,殿中二十四只松油巨烛光焰立时摇颤欲熄,玉灵子、慧真子只觉满室潜力激荡,冷气迫人,不觉心神一震,待烛光复明时,莲台早空,三僧已音,竟不知何时离去。

大殿上,只余下知客一清和四个手握禅杖列侍两侧的青袍和尚,那两个小沙弥竟也同时隐去。

瞬息变故,大出意外,玉灵子也不觉为之一呆,心中暗暗忖道,那和尚袍袖一拂之势,劲风随起,分明是借势打出了一种至高的内家气功,只是潜力中阴寒逼人,不知是甚么原因,看来这大觉寺实非善地。

他这里略一沉思,四个青袍执杖和尚,已迅速散开,分守四个方位,把几人围在中间。

玉灵子看事情到了这步田地,心知只有动手一途,回头对慧真子等说道:“你们暂时不要出手,先让我试试这四个和尚功力再说。”说完,一欺步,振腕挥剑,猛向西边一侧刺去。

玉灵子腕力沉浑,长剑出手,急劲若风,但那四个青衣和尚,都是大觉寺八个一代弟子中人物,功力杖法,均有精深造诣,一声金铁大震,长剑已被禅杖架开。

玉灵子挫腕收剑,第二招尚未攻出,左右两禅已同时攻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