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京都,指京城或皇都。

京师,指同布政使司(省)的组织。

京师与南京两地称为直隶,与天下十三布政司的组织相等。京师下辖八府三十七州,县一百三十六。南京稍小些,下辖四府,直隶三十四,属州十七,九十七县。京师南京两直隶,地界是连在一起的,南北贯连,交界处在永城宿州附近。

朋友初结交,如果对方说是京师人氏,可别误会他是住在有皇帝的京都人,京师大得很呢!皇帝住的城叫京城、京都、都城。京都人不会自称京师人氏,神气得很,比其他省份的人高一级。

“老前辈的猜测……”她意似不信。

“不是揣测,老夫是就事论事。那小子一定溜回江南去了,老夫回江南等他。”老人不再多说,大踏步走了。

她也不须到京都了,银牙一咬,上马向东飞驰。

南京的徐州,大河南岸的历史名城。

这“大河南岸”只是暂时性的,有时候,这座城会跳到大河的北岸去。

那条孽龙似的大黄河,经常在这大平原上扭来扭去,一旦大洪水发生,那条巨大的河堤不溃则已,溃则河必改道,城在南在北,唯有天知道。

这里是西楚霸王的皇都;禹贡徐州之城;古大彭氏国。

除了水患之外,它是兵家必争之地,每一次大小战争,这里都会血流漂杵,尸横遍野,房舍起了又烧,烧了又起。

交通四通八达,田地一望无涯。冬天冷死人,秋老虎会热得人的皮都会烤焦;夏天大平原没有一丝风,热浪往城里涌,城里的市民,觉得像是住在烤炉里;这就是当时大明皇朝正德末年的南京直隶州徐州。

已经是七月天,正是秋剥皮时节。

从南京凯旋陆续北返的军队,走陆路就从徐州经过,交通拥塞的状况,比京师顺德府更糟,因为车马要从城北渡过浊流滚滚,宽有四五里的大河,十余艘大小渡船,根本不可能一天把一卫兵马渡过河。

这十几年来,镖局成为新兴行业。从前,谁也不知道镖局是啥玩意,请人保护人货的安全,必须雇请一些年轻力壮,会舞刀弄枪称为打手的人,沿途护送但概不保证风险,用性命巴结看谁幸运。

白衣神兵横扫天下,各地盗贼如毛,打手已不敷需要,人货却需人保护,有心人便登高一呼,组成强大的护送队,以镖局的旗号,创下保货保值的先河。

这些人用与镖与大群匪盗拼搏,以少击众,远攻以镖的威力最大,因此获得镖师的尊称。

镖,在他们来说,已经不是暗器了。

徐州是大埠头,开风气的先河,南门外开设了第一家镖局——中原嫖局,生意兴隆声誉崛起。

以往的护院、打手、勇健……真正具有实学真才的好汉,皆以能进入中原嫖局任职为荣。

城外的大街,东南西北全是新建的。七八年前,白衣神兵山东响马,在副大元帅赵怀忠(赵疯子)和元帅刘六,先后两次围城浴火奋战,几乎把这座建在大平原上、防兵兼防水坚固雄伟的大城攻破,城外二十里范围内,街市成墟几乎成为焦土。

天下有两三百座城市,在这次大劫难中成了万里大火场。

南关外的名旅舍兴隆老店,招牌真可以称老,世传三代,历史百年,但房舍店面全是新建的,老店已被白衣神兵烧光夷平了,老也只有七八年而已。

店门外的大广场真大,停车驻马的场地有如大校场,店面一排九间,可分别招待各式各样的旅客。有车马内眷的,可在设停车阶下马石的门面办理。

兴隆老店真有两百余名店伙,负责内务的亲信也有四五十名,九间柜台的帐房,就有九名亲信主事。

车船店脚牙,都列为江湖行业;医卜星相命,则是江湖下九流的代表性行业。

店,须有应付江湖龙蛇的能力,也就雇请了一些特殊人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八面玲珑的手腕,与那些牛鬼蛇神周旋。

所以,店内组织庞杂,总务处的外事组,便是这些特殊人物的大本营。

普通市民把这些人称作打手,敬鬼神而远之。事实上本地的市民,与旅舍极少发生接触往来,谁闲得无聊不沾家去住旅舍?本城的人也不能称为旅客。

外事组共有十二个人,其中五个是江湖上颇有名气的人物。地位最高的是两位执事,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白道名宿,一个曾经是京师大名府的名捕,一个是出身武当的名武师。

另五个则是本地的混世地头蛇,专门应付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