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吹奏者想:冬夜的寒风让人身冷,寒夜里的黄缪村寨使人心寒……

腊月十八,是一个阴天。陈林华和彭礼会看着四壁里贴上的大大的喜字,脸上笑开了花。他们就三个孩子,两个女儿都已成家,现在陈兵的事一办,他老两个便了完了心事了,岂能不乐呢。村民们上门帮忙,亲戚们上门道贺,陈兵的两个姐姐已经提前几日带了几个孩子来为弟弟贺喜了。该准备的都已妥当,该安排的亦也到位,迎亲的迎亲,做饭的做饭,做菜的做菜,都在总管的号令里,专负责安排给自己的各种事务。

陈晓飞、少天灵、陈晓友、王军等伙同喇叭队及押礼先生、还有几个中年男子如李湖才等,还有几个女孩如李清陈晓丽等,都去大山沟迎亲。

虽然别人的脸上都挂了笑,但陈兵的眉宇间不能消退隐约的愁容,仿佛结婚的是别人,而不是他。即使偶尔与人相视一笑,也像是雕刻在脸上般的,生硬而古板。

在这段时间里,陈晓飞、少天灵、王军常常来找陈兵玩,兄弟几个再不如从前一般可以尽兴。陈晓友很少来,即便来了也是坐在离陈兵最远的地方,闭着嘴,不多说话,局促不安的。这些情形看在陈晓飞和少天灵的眼里,真是不明白陈兵如何知道了陈晓友与李清的关系,也不明白陈晓友又是如何洞察了陈兵对李清的心思,然后导致他们落入了这样尴尬的境地。如今,陈兵把陈晓友和李清都安排在了迎亲的队伍里,就像是在好意成全他们,但是,这样的安排会不会让陈晓友内疚,那么,这岂不就成了一个温柔陷阱。

一阵锣鼓与喇叭的响声把谭敏从大山沟带来了黄缪村寨,也把陈兵送入了一个陌生的生活所在。迎亲的人因为在大山沟受到过热情的招待,所以现在得以礼相待。陈晓飞等几个小伙子提来那些长条木凳,围着院子的边沿一字儿排开,请喇叭队和送亲的人坐下了;李清等几个小姑娘又用小碗倒茶一一敬献上去,有喝的,也有不喝的。那些从大山沟抬来的家具都还摆在院子里,几个力大的中年男人一样一样的顺回新房里摆定,只留下两个柜子。

现在,人们都放下了手中的活儿挤在院子的两侧要看新娘,新娘却撑了一把花伞,低低的遮挡了自己已经通红的玉面。人众中数李云惠的声音大些,说:“伞低呢,害羞呢,过了今天,还不是要来叫我作表叔娘。”旁边张明英陈玲等便笑她倚老卖老。新娘听见,脸上更红些。有不懂事小孩一个,跑到新娘前蹲下去,仰起一张幼稚的小脸来细细的观看新娘通红的脸,弄得一院的人都哈哈大笑了。

按照惯例,新娘的婶子去开了那还摆在院里的柜子,把些东西装了一盆,又让新娘的侄子端去放在大门脚,接了新郎递来的一个红包回来,这红包里或所封的钱或三块六,或六块六,或六十六,这就得看新郎手边的松紧以及家庭的背景。新娘把皮鞋换成了布底鞋穿着,伞仍然低低的撑着。那陈兵还不出来迎娶,大家便有些等不及,喇叭队吹了两三回,现在又停下了。

这时候,陈兵出来了。只见他穿了一套黑西服,一双黑皮鞋,这是他大姐买来挂红的。里面穿着一件洁白的衬衫,打了一条红色的领带,配了一件鸡心领的灰色毛线衣。他的头发梳成了偏分,打了发胶。一眼看去,虽然个头短小些,也还是个美男儿。他走到新娘面前,也不行礼,伸手夺了新娘的伞转身便走,新娘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惴惴不安的忙跟在他后面进了堂屋去,就在人们眼光全数跟进堂屋的当儿,大门砰的一声关上了。他们就在堂屋里拜堂,一些人还笑嘻嘻的爬在窗户上要往里看,被几个老头呵斥下来了。人们已经看清了新娘,小团脸,头发是特意进城去烫过了,微微的卷曲着,于是大家便议论着新娘的圆脸,卷曲的头发,慢慢的散了。

天上下起了小雪,人们玩笑说这是因为新娘或者新郎在孩提时骑狗玩耍的原故。雪落无声。雪花轻飘飘的落下来,在地上无声无息的默默融化,再无了踪影,却弄得一地的泥泞沼沼。烂泥沾人的鞋,脏人的裤腿,也为帮忙的人带来难处。在雪花无声的飘落中,那大门、墙壁上的喜字看着仍然很有精神,人们在这喜气的糊弄下无法看见陈兵眉宇间的愁容。

不,有人看见了,这个人就是陈晓友,而且看得格外清晰。陈晓友内疚,但这是命运开的玩笑。在好兄弟的婚礼上,陈晓友想哭,为朋友为兄弟应该拔刀相助,可伤害兄弟的人恰恰是他自己,他无能为力,有时候他怪老天要让他和陈兵成为好兄弟而又让他会与李清相爱,可是怨怪过后他发现自己是那么的爱着李清。

雪越下越大,似出殡时洒下的满天灵钱,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