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 (第1/4页)

“那个故事暗藏玄机呀。”古远今教授重又靠回椅背,语气放缓了些,“你想过石鼓和铁棒槌的寓意么?”

袁方摇头。心想,这俩东西还有寓意?

“好好想想,石鼓两头小,中间大,上面还刻着一个弯月亮的图案。它能象征什么?”古远今启发道。袁方还是一头雾水,只听古远今喃喃重复道:“弯月亮,弯月亮……”忽然说:“你就权当它是月亮吧。”

“月亮?”袁方一笑,顺口就说,“那铁棒槌就是太阳了?”

“说得很对!”古远今喜悦地瞅着袁方。袁方忙低下头,避开教授的目光。

教授也不管袁方是否真搞懂了,兴奋地解释起来:“石鼓和铁棒槌根本不是什么法宝,它们就是两个带有寓意的符号。”他端起桌上的饮料喝了一口,说道,“为什么说石鼓可以代表月亮呢?你要知道,农历每月月初的朔日是一弯新月,到了月末的晦日就是一弯残月,只有月中的十五是一轮满月。月相的变化是两头小,中间大。再看看,石鼓的样子正好也是两头小,中间大。”他停顿了一下,又说:“为了怕我们还不明白,那个传说又特别说石鼓上刻着一个月牙图形,也就是把它和月亮的对应关系明确下来。――瞧瞧,多么出色的寓意!”

袁方暗笑。他很钦佩教授的想像力,就连如此穿凿附会的想法居然都想出来了。他问道:“可铁棒槌又为什么代表太阳?”

“那只铁棒槌是干什么用的?”古远今反问。

“捶干衣服用的。怎么了?”

古远今笑道:“想想,还有什么东西能让衣服变干?”不等袁方回答,他已答道:“太阳!”然后得意地转着眼珠说,“阳光能把湿衣服晒干,铁棒槌也可以把衣服弄干;阳光可以消毒杀虫,铁棒槌捶过的衣服特干净,不生虫子。这不正说明铁棒槌代表的就是太阳么?”

袁方差一点就说道:洗衣机也能把湿衣服弄干,它是不是也代表太阳呢?不过,他还是忍住了这个不礼貌的反驳。

“你不信?”教授好像看穿袁方的心思,笑道,“好好想想何老头说的故事。那个姓周的老太太手里的铁棒槌闪闪发光,很耀眼;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工作不休息。这不是太阳又能是什么?只有太阳才会晃眼,才会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不闲着。”

袁方愕然了,忽觉古远今的解释真是有些道理。突然,他又想到了那个“曌”字,想到了武则天和手执日月的娜娜女神之间的联系,不禁诧异道:“好奇怪,怎么这个传说也没离开日月的主题呢?”

“说对了。”古远今微笑道,“武则天活着时,想像着自己是高举日月,光照天下的女神。她希望自己死了进入阴间,还要做那个高擎日月的女神,所以才会派人把这样一个故事刻意流传开来。不过在故事里,武则天藏了起来,日和月换成用铁棒槌和石鼓来表示。”

袁方一下被点醒,说道:“哦,我想明白了,那个姓周的老太太也有着落了!”

“说说看。”

“您说过武则天称帝之后改国号为‘周’……”

教授点头微笑,等他解释。

“这个故事里的老太太不姓张、不姓王,偏偏姓周,这不是在暗示这个老太太就是大周皇帝武则天嘛!这样的话,周老太太一手拿石鼓,一手拿铁棒槌,就换成了武则天一手执日,一手执月,又回到娜娜女神的形象上了。”袁方说完,如释重负。

“终于开窍了。”古远今笑道,“这才是故事的真相!”

时飞无力地坐在地上。蓝教授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旁边那只新发现的石像,不安地笑笑,没说什么,转身退出了甬道。就是到了现在这步光景,时飞还不愿承认他完全搞错了,毕竟他还找到了这条甬道和甬道尽头这个新的土洞。

这个土洞和刚才那个土洞相比要略大些,光线从北面墙体顶部的几个小孔射进来。时飞估计这个土洞的位置应该是在遗址后墙佛塔附近。洞底积着厚厚的黄沙,他刚从沙子中刨出来的那只无头的石像被丢在一边。这只没有脑袋的石像跟两只门神石像的颜色和材质不一样,虽然也是黑色,但是拂去沙尘后,看上去更加纯粹,闪着油一样的光泽。它跏趺而坐,一手张开放于膝上,一手平举于胸前。

这只石像对一个考古工作者来说,也许是一个值得狂喜的收获,可对时飞来说却什么也不是。他要找的是父亲孜孜以求的“门神宝藏”,除此以外,无论发现什么都没有意义。刚才,他又用金属探测器把洞穴仔仔细细探测了一遍,结果没有任何异常信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