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 (第1/4页)

黄观不欲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又说道:“刚才景清说吕宋岛上的汉籍移民已经增加到了三万多户,可是我们这些‘左逆文臣’的老人所控制的人数,却连三分之一都不到。若是正面硬抗,不用大明本土出兵,仅王府护卫兵和后来移民过来的有邑贵族就不是我们能轻松解决的。”

“所以说,我们只能换一种办法。来吕宋之前,大家都看过《移民纪要》那本小册子吧?上面有一段话,说是封建采邑制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保护封建领主的利益,可组建议会。”

“皇上的心思其实很明白。若是吕宋组建了议会,那么无论是吕宋国王还是广泽王朱允、怀恩王朱允以及敷惠王朱允熙这三位监国,对吕宋的控制力都将大为削弱。”

黄观顿了顿,似笑非笑地说道:“然而如今情况特殊,三位监国都已身故。所以,我们只能提前组成议会,用以代替监国的作用,以免皇帝以此为由设立一个吕宋都指挥使司来压在我们头上……既然建议是我们提出的,那么进入贵族院的条件自然必须好好斟酌,使得在座诸位都能够符合进入贵族院的条件……”

“……至于说削弱了国王的权力的问题,只要诸位继续无条件忠诚于建文皇帝的遗孤,那么还有什么问题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二章 还乡

会有什么问题?

当然会有问题,而且问题大了!

封建采邑制度下,每一个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几乎相当于国王,而真正的国王对王国的控制力自然也就削弱了。黄观并不知道后世会出现国王基本上只存在象征意义而不掌握实权的君主立宪制度,但他是个聪明人。一旦成立了拥有立法权和司法权的议会,那么王权自然会更受制约。

黄观之所以提出成立议会的建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自保。相较于成立吕宋都指挥使司,成立议会后,自己的命运就会更多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此外,黄观也相信这么做是符合朱心意的——要不然,《移民纪要》中为什么会特意提到“议会”这种组织?

至于说建文遗孤是否能够掌握吕宋王国的实权,这便不是黄观所关心的了。正如当时他所说的那样,如果所有的“左逆文臣”们都能够自始至终地无条件服从建文遗孤的意志,那么建文遗孤自然也就能够牢牢地掌握整个吕宋王国。但是这可能吗?

想到这里时,黄略带讥讽地摇了摇头,不再考虑这个问题,然后将思路放在了此行的目的上。

左逆文臣们的秘密会议束后,黄观没过几天便带着长子踏上了返回帝国本土的行程。

当时左逆文们被流放时皇上允诺,只要升为男爵,左逆文臣的罪孽就算彻底赎清了,然后便可以自由往返殖民地与帝国本土。这一年多来吕宋的有邑贵族们实力增加得很迅速,黄观升为男爵已经很有一(web用户请登陆下载txt格式小说,手机用户登陆wàp。)段日子了。之前他总是对皇上有种说不出恐惧,因此下意识地没有在升为男爵后立即返乡。但是那天看到无忧无虑却又丝毫不象读书人子弟的长子时,黄观突然意识到必须回家乡一趟了——若是不将黄昌伟送回家乡就读,那么这个孩子很可能就毁了!

中国人有一种优良传统,那便是论移民哪里,只要条件许可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培养孩子读书。然而在宋,却实在没有这种条件。倒不是说找不出读书人来教孩子,而是说周围的环境实在不利于读书。

刚刚抵达吕宋时,为了快获得返回大明本土的合法资格,所有的左逆文臣们都努力地发展着自己的采邑。创业之初条件是最为艰难地,大人固然忙得是焦头烂额,就连十多岁地孩子们也不得不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的适应能力是最强的,没用多长时间,他们便习惯了挽起小弓参与打猎或者监督管理土著奴隶们。

如条件已经好转。孩子们不必继续参加劳动以及监视管理奴隶劳作了。

而且领们还办了私塾让孩子们读书。条件较好地家庭甚至还给孩子配上了已经驯服地土著仆人。但大人们却悲哀地发~。那些半大孩子们地心已经野了。已经不怎么读得进去书了。

黄观身为状元。自然不能接受。所以。他决定将黄昌伟带回大明本土。将儿子托付给人友人教育。

如今大明本土与吕宋之间来往地船只已(web用户请登陆下载txt格式小说,手机用户登陆wàp。)经很多了。从本土往吕宋去地船只主要是载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