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部分 (第1/4页)

徐平摇了摇头:“你还是不知道引洛水的水渠难在哪里,不然就是会这么想了。”

听徐平话说得如此直率,王沿的脸色有些不好看:“还请徐副使指教一二。”

“洛水开渠引水,从巩县开水口,到氾水县都一路平旷,开起来容易,用工也并不多。但到了氾水县后,与汴河中间夹着一座广武山,原先郭谘回报,是预计从广武山南引水,过去都是山岭坚石,开渠极为不便。虽然桥道厢军有火药,但在山上开渠终究是有许多不便。现在黄河水道北滚,与广武山脚之间留了一片十里左右的河滩出来,便可以在河滩开渠,从广武山北引水,水渠最艰难的地方一下就绕过去了!”

说到这里,徐平呼了口气:“王副使,你说这件事情,对我们不是比几个犯事的公人重要得多?我们出京做的就是这件事情,心思当然要放在这上面!”

王沿没想到徐平真地指教他,脸上有些挂不住,讪讪地道:“既然如此,徐副使何不在八角镇就把话说清楚,白白让我们心神不定!”

“我那时说了,如果黄河水没退怎么办?平白惹出其他议论来!”

徐平没有明说,我是信不过你王沿,如果到了中牟发现这事没谱,按徐平的意思不行便就开山,但那时候搞不好王沿就会拿这说事,要等到黄河的河滩露出来再开渠引水,那样就又不知道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见两位副使话不投机,苏绅在一边打圆场道:“时间已经不早,徐副使想知道的事情也有了消息,不如便开酒筵如何?”

徐平摇了摇头:“不用太过铺张,弄点便饭来我们吃过就走。难得有今年黄河给我们这个机会,必须抓住时机把事情做完。”

苏绅哪里肯如此草率,忙道:“两位副使难得到了下官治下,怎么能够走得如此匆忙?好坏在这里住一宿,让下官略尽心意,明日一早起程也不迟。再者说了,现在起程晚上只能赶到白沙镇,那里驿馆狭小,也住不下这么多人。”

徐平道:“不了,我们不去白沙镇,便从这里北上,沿着汴河到河阴县去。”

“什么?!”王沿听了这话吃了一惊,“临行前不是说好,我们先去巩县,选好了引水口再顺着下去,找寻合适路线吗?怎么又要去河阴!”

“此一时彼一时,我们出来做事,当然要随着事情变化而定行止。现在知道了河阴县那里黄河水道北滚,这是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要先去那里。”

听了徐平的话,王沿一梗脖子:“在下不敢苟同!莫说是临行时已经定下来了路线,就是没有,巡视河道也要从引水口看起,这是常理!”(未完待续。)

第29章 生活不易

“常理?”徐平看着王沿,见他脖子边的青筋都暴了出来,一副宁死不从的样子。

一进三司,就跟主管设案的刘沆闹别扭,到出了城,又跟自己别扭起来。徐平知道他想的是什么,因为河北开渠的事情,刚刚在朝廷里露了脸,意气风发地调到三司来,王沿原想的是从此可以扬眉吐气了,不想却又有个徐平压在头上。作为三司使的寇��吒咴谏弦簿桶樟耍���笔梗�土�炱揭哺鞣矫嫜顾�煌罚�馑�筒凰�恕�

或许王沿的意识里并没注意到这一点,但在内心深处,必然是有这个意思,不然他的举动就没法解释。又不是刚刚出仕的年轻人,都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人了,应该轻易不再跟人斗气才对。

徐平笑了笑,对王沿道:“按照常理,自然是应该解决最麻烦的事情,然后其他的事情也就应刃而解了。这才是大多数人承认的常理,王副使你说是不是?”

“不是!常理自然是该从头做起,不信问问大家,是也不是?!”

徐平看看众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两人,心中叹了口气,在这些属下同僚面前闹成这样,真是让人看笑话了。

想了一会,徐平对王沿道:“且不说这些,让苏知县开饭上来吧,我们吃过了之后再商量。事情该怎么做,总能商量个章程出来。”

说完,也不再理像个好斗的公鸡一样的王沿,在首位上坐了下来。

苏绅出了口气,急忙吩咐人上酒菜来。两位三司副使在他这里闹起来,作为一个知县他可是劝阻不住。

王沿见徐平虚晃一枪,并不与自己理论,生了一回闷气,也没有办法,只好把心中的火气强压下去,等吃过了饭再与徐平理论。

徐平叫了鲁芳过来,低声吩咐他带两个人迎回八角镇,算着时间孙二郎的父母也该回来了,让鲁芳把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