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部分 (第1/4页)

发布出去。哪个内侍敢不经过宰执,直接把赵祯的命令带出去,徐平会毫不犹豫地斩掉。这是基本的政治纪律,事关国体。

当然,这个时候的宰相是没有篡位可能的,军令出去必须有全部宰执和皇帝赵祯共同签署,否则无效。能把所有宰执控制住,还要掌握整个指挥体系,还要隔绝皇帝,有这个能力并不需要等到这种时候篡位。大军之中,君相起了冲突,死的肯定是宰相。

今天在这里见河北众将,对建立赵祯的威望,收拢河北军心至关重要,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今天能够坚持下来,赵祯此次北巡就完成任务了,后面的事情自有宰执安排。

赵祯身子肥胖,烈日之下实在难挨,头上虽然有伞,却挡不住滚滚热浪。一边的徐平看着赵祯脸色发白的样子,一直担心他坚持不下来,晕倒在点将台上。

真晕了,那也不能下点将台。让河北将士看一看,皇帝可以吃这种苦,来见他们,足以鼓舞数十万禁军的士气。士气有了,军心齐了,后边的军制改革少费无数力气。

徐平任由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滴落,面沉似水,一丝不苟。程序已经议定,操作由专门的礼官指挥,从皇帝到大臣,就是按照剧本在点将台上认认真真演一遍。

政治活动的仪式性,跟演戏其实有相通之处。不过是在戏台上,演员是按照剧本去演一个人,而在政治的舞台上,官员是按政治规矩去演一个身份。演员只要演得象,可以一边演一边骂自己的角色,官员却要演得真,让自己真正成为那一个角色。

在这个时候,认识到自己只是在扮演,从而嘲笑投入感情的官员为愚昧的人,并不是智慧,最多只是有些小聪明而已,上不得大台面。在政治仪式中真正投入的人,才可以当得起政治家,只有如此才可以真正理解政治的真谛。

看身边的杜衍须发皆白,云淡风轻,脸上一点汗都没有,仿如神仙,徐平心里暗暗叹气。人和人真是不一样,杜衍四十岁须发皆白,看起来是早衰,实际上身体健康得很。在这个时候反而是徐平这些年轻人,比不得他能够坚持。

站在台上的礼官再赞,赵祯带着群臣再次走上点将台,俯视下面诸将。

现在参见的是真定府、保州、雄州一带前线将领,分成数批上前,向赵祯行礼。在台上其实听不见这些将领说的话,也看不清他们的面目。明晃晃的太阳让人眼晕,燥热的空气让人头脑发昏,豆大的汗珠从身上冒出来,赵祯浑身像跟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强咬牙关站在那里,依照先前拟定的说辞向众将慰劳,赵祯的身子不由自主地发抖。

后面的徐平看见,不由心里发紧。赵祯要倒也要见过了前线将领之后,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倒下,不然剩下未见的将领还要折腾一回。被皇帝接见,亲**劳是将领非重要的荣眷,特别是这种场合,比在京城入宫接见还要重要。

正在这时,天边飘过来一片云,挡住了炙热的太阳。凉风突然就起来了,点将台上所有的人都暗自出了一口气。随着风刮过,各种汗味飘散在人群中,味道有些难闻。

站在徐平身边的明镐低声道:“再有不到一个时辰,暑气就该退了,那时当不至于如此燥热。桑怿、景泰等大将那时面君,而后圣上赐筵,可以从容应对。”

徐平微微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明镐出任签署枢密院事后,景泰从河东路调来做宣威军的副都指挥使,由京西转运使杜杞换武职,去做高大全一军的副都指挥使。随着军制改革的进行,禁军的地位在变化,一些有武略的文臣转换武职,进入改制后的禁军之中。

明镐从副都指挥使直接为执政,对于百官转变观念,也有重要作用。

第74章 再坚持一下

赵祯两腿发抖,由两个小黄门搀着回到位子,一屁股坐下,只是喘气。一边的内侍看不是路,忙取了冰包起来,放到赵祯的额头。

徐平轻步走上前,低声问道:“陛下身子可还好?”

赵祯轻轻叹了口气:“若是天气再如此炎热,朕只怕是真撑不下去了”

徐平抬头看了看天空,道:“陛下贵为天子,自有天意庇佑。看天上来了云,遮住了烈日,又起了风,不似刚才那么能挨了。下面见驾的边关大将,见过之后赐宴。”

赵祯有气无力,只是点了点头。喘了一会气,接过冰镇的酸梅汤,只是不住地喝。

徐平回列,陈执中低声道:“相公,看官家脸色惨白,两腿发抖,有些挨不住。如果一个不好,官家倒在点将台上,相台只怕要对天下悠悠众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