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部分 (第1/4页)

袁世凯却颇为犹豫,迟疑着说道:“陕北大好的局势,这么放弃了叫我北洋子弟如何甘心。我本打算即便不能一役拿下李汉,也要让他伤筋动骨,吐出了嘴里的几个省。现在谈判,咱们岂不是不占优势?”

说到这里,袁世凯扭头望了眼坐在一边的段棋瑞,问道:“芝泉,如今还有多少可以调往南方?”

段棋瑞沉吟片刻,摇了摇头,说道:“已不能再调兵南下了,京津过于空虚。现在东三省已无北洋军一兵一卒,全靠三省督军弹压地方,一但日人继续往关东州增兵挑起战火,需要中央调兵增援时,如果中央调不出,该如何向国民交代?”

“向国民交代?芝泉,你现在怎么也看重这个东西了?”

袁世凯横了段棋瑞一眼,说道:“昨天东北张作霖不是拍来电报,说他愿领二十七师入关,协助中央平定南方么?虽说他的部队战斗力差了点,可是给点军备武装下,那些土匪兵未尝不能拿枪打仗!”

张作霖?别说他了,就连那冯德麟也拍过请战的电报呢!可是这又能如何?他们之所以请战,那是因为满蒙局势不稳,日俄如今都有出兵的意向,他们那是要远离是非之地,以免打不过又或者不抵抗留下什么臭名声。

段棋瑞在心里骂了一句,但没敢顶撞,只是感叹袁世凯的短视,回想当年的袁世凯,如今的袁世凯仿佛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也不知是袁世凯已年迈老朽的缘故,还是遇到了厉害的对手的缘故,总之,自从就任了大总统以来,无论是跟国民党过招还是同李汉下棋,都没有了以前‘好处我全占,骂名你来背’的手段了。

唯一的解释就是袁世凯已经老迈不堪了,已无力挑起这副北洋的重担了。

可是袁世凯不能挑这副北洋重担,谁又有资格来挑呢?没有,真的没有一个。所以啊,现在的北洋担子只能由袁世凯继续挑着,什么时候袁世凯被这副担子累到了,什么时候再来操心挑担子的人选问题吧。

见段棋瑞沉默不语,袁世凯叹了口气,刚要开口就听到下面咳嗽了一声,转过脸去看到咳嗽的人正是熊希龄。

他脸上微微变了变,压住胸中的火气平淡的道:“秉三,可是有什么要说的?”

熊希龄站起来,脸上微微有些为难道:“大总统,咱们跟德美几国订的军械被找了个借口缓了半个月,估计要到月底才能送到。上月初跟日本订购的那一批虽然交接了一半,可是剩下的一半日人至今还没送来,估计是因为东北的原因。算来如今除了上海跟德县外,咱们暂时没有补充武器的地方了。巩县兵工厂也要修复一段时间,估摸要到下月才能重新生产。”

他抬起头看向袁世凯,“财政那边已经将柳江铁路的修建款都拨给了陆军部做军费,河南原本定下来的一百一十万农商款,天津纺织厂后续款,直隶水利款等总计二百五十二万元,都做了军费。日本停止了贷款,比利时推说要等国内筹备,英法两国说要缓几天。咱们之前到手的光是补上了前朝的赔款就用掉了过半,剩下的采购军械用去了七。。。”

“好了不要说了!”袁世凯不耐的挥了挥手,心中却泛着冷。这熊凤凰最近是越来越有内阁总理的架势了,手都伸到陆军部去了,还总是搞什么法律、条例让自己那帮北洋老兄弟来跟他抱怨。

看到熊希龄脸上的惊愕表情,袁世凯立刻察觉到了自己刚才的表现太过了。当下脸上和缓下来,沉吟片刻舒声说道:“饷械问题再由外交部出面,与英法协商。实在不行的话,只有在路权问题上做些让步,将粤汉线交给英国、法国承办。他们不是早就盯上了粤汉线了吗?”

熊希龄无奈的坐了下来,粤汉线如果真的这么好卖,这些年就不会出那么多的事情了。广东段倒还好说,湖南可是已经被李汉吃下了大半,湖北省内更是别指望他吐出来。这袁大总统看来真是老了,犯糊涂了!

“大总统糊涂!”

会议室内平白一声吓坏了不少人,袁世凯也跟着面上一沉,可一抬头看到杨度面上难看的站起来,他表情顿时和缓了,道:“皙子,我打小家贫没读过多少圣贤书,腹里没有多少墨水。你不同,你是有学问的人。若是我有什么疏忽,你尽管指出来!”对于杨度他总是格外的宽容,这大概也跟杨度的性子有关吧,他不拉党结派、总把自己当他的主公,也不贪慕名利是非。比起他一帮老北洋的弟兄好太多了。

眼睛不自禁的看向杨士琦、段祺瑞几个,没有人能从他的笑容下看清楚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杨度声音有些气急败坏,他是怎么也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