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 (第1/4页)

“那好,成交!”赵丽萍嫣然一笑,伸手白嫩的小手对包飞扬说道:“我保证明天早上的华夏青年报上,只有你入水救人这一段。”

看到赵丽萍的笑容,包飞扬觉得自己似乎落入了一个什么圈套,可是也没有多想,只是笑着握着赵丽萍如春葱般滑嫩的小手,笑着说道:“成交!”

武浩博和宋火梅这才松了一口气。虽然来说他俩在京城也算是有点身份的干部,但是在九十年代初这个时期,记者可真的是无冕之王,尤其是像华夏青年报这种大报社的记者,如果赵丽萍坚持要发新闻,武浩博可不认为自己这个国家计委一个小处长有能量让华夏青年报撤稿。可不像是十几年之后,即使一个芝麻大的村长,也能够让华夏央视焦点谈话节目组录制好的曝光节目在开播前撤下来。

武浩博和宋火梅离开后,赵丽萍把包飞扬和尚晓红请到一个咖啡馆,详细询问了当时事情的经过,又问了包飞扬一些背景资料,请尚晓红从一个同事角度谈了一些对包飞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看法,然后赵丽萍花了二十分钟时间,现场写了一篇新闻稿,让包飞扬看看有什么问题没有。等包飞扬看过之后表示没有问题,赵丽萍就让包飞扬在新闻稿上签上字,表示已经征求过当事人的意见,采访就算正式结束。接下来赵丽萍还需要去找宋火梅和武浩博,采访一下被救者家属的意见,告别之前,赵丽萍再一次握着包飞扬的手说道:“记得明天晚上的游泳比赛。下午六点,我过来接你。”

赵丽萍告辞之后,尚晓红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拉着包飞扬坐下来,继续谈话:“飞扬,你这次可立功了啊!结识了武处长,咱们太峰山旱区小微水工程可就有希望了。”

如果这次来京城是跑普通的楼堂馆所项目,包飞扬倒是也不在意结识不结识武处长的。他前面在天源市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中立下的功劳已经够显眼的,进京来不过是开阔一下眼界涨一涨见识,至于项目成功或者不成功,都不会影响他在钟严明心目中的地位。可是太峰山旱区小微水工程涉及到十万多农户的吃水问题和三十多万亩旱地的灌溉问题,这种切实关系到山区十多万农户的民生项目,包飞扬还是非常希望能够跑成功的。正因为如此,他才会答应武浩博晚上的宴请,希望自己能够为太峰山旱区小微水工程尽一把力。

不过他也知道,国家计委这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并不是武浩博这个农业司二处处长就能够做主的,武浩博只是负责初审把关,最终的决定权,还需要农业司老大的点头。做通武浩博的工作,只不过能够保证天源市太峰山旱区小微水工程通过项目初审而已。

“尚姐,只能说是有初步希望。即使武处长肯帮忙,后面农业司的项目终审,还需要另外想办法。”包飞扬说道。

“这个倒是,武处长肯让我们过了初审,已经是天大的人情了。并不能苛求他做通农业司司长的工作,保证我们项目通过终审。”尚晓红倒是明白这个道理,“不过能过初审,已经是天大之喜,至少回到省里,钟市长能够交差了。”

包飞扬明白尚晓红说的是什么意思。在华夏官场做事,有时候并不需要你做得最好,而只是需要你做得比竞争对手好一点就行了。对天源市来说,这次来京城跑项目最主要的对手就是临黄市。而且按照一个省最多只能有一个项目通过初审的原则,天源市太峰山旱区小微水工程项目假如过了初审,那么临黄市申报的项目就绝对会被刷下去。这样一来,天源市太峰山小微水项目通过初审的意义就显得非常不一般,至少保证了西北省在一九九三年度国家计委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初审过程中没有被剃光头。

对西北省来说,没有被剃光头,就是一项相当了不起的成绩。因为很多省市肯定会在这个项目初审中被剃光头。正如幸福来源于比较一样,政绩也来源于比较。别的省份被剃光头了,西北省没有,这就是政绩。钟市长就可以对上面交差了。当然,如果天源市太峰山旱区小微水工程如果能够通过农业司的终审,那更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拿到省里必然是耀眼之极。

不过包飞扬相信,以钟严明的性格,在乎的肯定不是能不能回去向省里交差,而是能不能切实的解决太峰山十多万农户的饮水和吃饭问题。因此只有太峰山旱区小微水工程通过农业司的终审才有意义。只是包飞扬现在根本没有什么人脉,能够在机缘巧合情况下认识武浩博,已经是天大的运气了。至于后面的审批程序,还得靠钟严明想办法,他是实在帮不上什么忙了。

和尚晓红商量好该怎么样向钟严明汇报,包飞扬这次伸手把女服务生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