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2/4页)

读便会;所有书法学问,竟在我们姐妹之上。今逢考试大典,乃自古未有奇遇,妹子意欲带他同去考考。他因二位姐姐晓得他的出身,求我们转恳:将来应试,全仗包涵,替他遮掩遮掩。”妩儿道:“这个何消嘱付!妹子向在淑士也曾充过宫娥,这有何妨。”

丽蓉道:“既如此,我们竟要叨长,将来个称崔姑娘,竟要呼作小莺妹妹了。”

崔小莺道:“得蒙二位小姐如此提携,自当永感不忘,此后惟以师礼事之;并且竟要大胆,如在人前,只好以‘姐姐老师’呼之了。”墨香笑道:“‘姐姐老师’向无此称,莫若竟呼姐姐,把老师二字放在心里,叫作‘心到神知’罢。”

过了几时,章府大小姐蔡兰芳、二小姐谭蕙芳、三小姐叶琼芳、四小姐褚月芳,都从河东节度衙门起身,来约文府二位小姐同回祖籍赴试,于是书香、墨香约会丽蓉、妩儿,带了崔小莺,一共九人同到江南。喜得郡县两考都得中式。回到淮南,略为耽搁,即向西京进发。恰好行了几日,适值唐闺臣、林婉如、洛红蕖、廉锦枫、田凤翾、秦小春、宋良箴、颜素绡、黎红红、卢亭亭、枝兰音、阴若花也上长安,二十一位才女竟于中途巧遇。婉如同丽蓉、妩儿彼此道了久阔,并谢丽蓉神弹相救之力。妩儿见了闺臣,再三道谢当日寄父救拔之恩,此时闻在小蓬莱修行,颇为喜慰。洛红蕖得了哥哥在小瀛洲避难下落,这才放心,把此事告知宋良箴。大家说说笑笑,一路颇不寂寞。

这日天晚下店,只见许多兵丁围著一个木笼,装著一员小将,满面病容,绳蒙捆绑;后面有一武官押著,出了店门,簇拥而去。只听众兵纷纷言讲:“这个小将,乃九王爷之子,本名李素,如今改作宋素,在逃多年,今日才被擒获。”

这话登时传到宋良箴耳内,吓的惊慌失色,泪落不止。只得背著众人,再三恳求闺臣、红蕖想个解救之法。二人踌躇多时,毫无计策,因将多九公找来,暗暗商议。九公摇头道:“他是钦命要犯,有何解救!难道我们把他劫夺回来?天有此理!”正在议论,适值颜紫绡走来,问知此事,忖了一忖道:“九公且去打听:他们今夜要投何处?此番捉获,还是本人犯了重罪,还是为著当年九王爷之事?

如果本人并未犯罪,仍为当年之事,咱看良箴姐姐分上,倒可挺身前去,凭著全身本领,或可救他,也未可知。“良箴听了,不觉转悲为喜,再三道谢;即托九公前去打听。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暗托若花、兰音陪伴众人。

不多时,多九公打听回来道:“这员武官姓熊,不知何名,人部叫他‘熊大郎’,乃本地督捕。今擒了宋素,因是钦命要犯,惟恐路上有失,连夜要解都督衙门,业已向东去了。”紫绡道:“九公可曾打听宋公子何以被他擒获?”多九公道:“闻得前面过去五十里有两个村庄,一名宋家村,一名燕家村。两村相离甚近。宋家村内有一富户,名叫宋斯,外号叫作‘好善’。当日宋素逃到他家,宋斯因他少年英俊,就认为义子,收留在家,并将甥女燕紫琼许他为妻,尚未婚配。谁知宋素右眼是个重瞳。太后因他日久在逃,忽然想起重瞳是个凭据,特发密旨命天下大臣细心访拿。宋素向日常在教场习武,人都叫他‘三眼彪’,现在身患重病,因此毫不费事,就被擒获。”良箴听了,这才明白。紫绡知宋素并未另犯重罪,才允定了晚上必去解救。当时多九公仍去外面照料。

到晚,四个姐妹同众人饭罢归房,良箴另外备了几样酒肴与颜紫绡壮威,敬了几杯,天已黄昏。良箴道:“紫绡姐姐好去了。惟恐他们去远,何能赶上?”

紫绡笑道:“姐姐:不妨。他若去远,咱有甲马,若拴上四个,做起‘神行法”,任他去远,咱也赶得上。“良箴道:”这甲马不知别人拴上也能行么?“紫绡道:”如何不能!只要把咒语一念,他就走了。“良箴道:”若果如此,将来姐姐何不替我拴上两个,我也跟著顽顽呢?“紫绡道:”这个虽可,但路上必须把荤戒了,才能飞跑。若嘴馋,暗地吃了荤,直要奔一世才能住哩!“红蕖笑道:”嫂嫂何必听他疯话!他又何必要用甲马!前在岭南,闺臣姐姐托他寄信,不过半个时辰,往返已是四五十里,就拴百十甲马,也无那般迅速!“

闺臣道:“只顾闲谈,姐姐你听,外面已起更了。”紫绡忙起身道:“此时可行了。”于是换下衣履,系了丝绦,扎了鱼婆巾,胸前插了宝剑,仍是一色通红。三人正看他结束,只听说声“去了”,将身一纵,不知去向。良箴一见,口中只呼“奇怪”、连忙赶到门外仰头一望,只见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