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部分 (第1/4页)

军队现在正在逐渐地控制吕宋岛,据说登上吕宋岛的玛莎国军队已经超过了五万人。

“三个地区平常的关系很差?”杨夙枫忽然皱眉问道,因为他看到了虞嫚嫒在情报分析中专门用红字将这几个字画有下划线,提醒自己的注意。

“很差。基本老死不相往来。”虞嫚嫒冷冷的说道。作为生意人,她当然对贸易封锁和边境隔绝的政策最为敏感,商品不能自由流通,就无法赚取高额的利润。吕宋岛的境况就是如此,使得东海堂的生意在吕宋岛没有办法自由的开展。

吕宋岛三个地区之间的根本矛盾在于宗教和资源。

宗教信仰是最基本的原因之一。

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吕宋岛上的居民大部分信仰的都是原始的佛教,后来经过不断的传播和改良,还有统治者的大力推广,佛教成为了吕宋岛居民最普遍的宗教信仰,无论是北吕宋、南吕宋,又或者是棉兰老,都有大量的佛教徒,寺院和僧人遍布全岛,僧人享有相当高的地位,不需要当兵,也不需要纳粮,使得很多居民都愿意做出家人。

根据教派来分,吕宋岛绝大部分居民信仰的乃是大乘佛教,这是一直流传开来的。但是,随着唐川帝国势力的进入,这种情况开始发生了强硬的变化。唐川帝国信奉的乃是小乘佛教,而吕宋岛的原始宗教却是大乘佛教,因此,唐川帝国的小乘佛教的僧人们希望利用国家的名义和军队的武力,强迫吕宋岛的居民改信小乘佛教。从天元1600年前后开始,唐川帝国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改信宗教的宣传活动,希望达到从宗教上控制吕宋岛的目的。

吕宋岛的北吕宋地区是唐川帝国控制的最早也是最牢固的地区,所以经过不懈的努力,那里的居民绝大多数都已经改信小乘佛教,只有极少数的例外。对于不肯改信小乘佛教的居民,唐川帝国采取了放任自流的做法,任由信仰小乘佛教的佛教徒对非小乘佛教的佛教徒大加欺压,甚至采取极端的宗教迫害手段,面对因为宗教信仰造成的纷争甚至人员伤亡事故,不闻不问,不理不睬。到目前为止,北吕宋的居民已经是纯一色的小乘佛教教徒了。

南吕宋对于大乘佛教的根基却很深,虽然唐川帝国对南吕宋也花费了大量的功夫,并且采取了一些不能公诸于众的措施。杀了不少人。但是,即使如此,南吕宋地大部分居民依然对大乘佛教情有独钟。受限于唐川帝国进入吕宋岛的实力有限,所以唐川帝国的军队并没有能够长期的在南吕宋驻军,始终无法让南吕宋像北吕宋一样乖乖的臣服于金龙戏珠旗之下。在南吕宋,因为大小乘佛教的争执。教徒们经常闹出人命来,各地方势力也不统一,经常互相攻击,战火不断。

至于棉兰老地区,那里地宗教信仰就更加的复杂了,绝对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讲清楚的,甚至可以专门写一本书。棉兰老地区的地形结构很复杂,人口结构也很复杂,既有大量的不同部落的村民,也有大量的海上外来人口。三教九流,什么样的都有。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棉兰老地区起码有三百种以上的宗教,多则教徒数百万,少则数千。各种不同宗教之间地矛盾和残杀也是屡见不鲜。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宗教信呀的原因而被杀死。

今日的棉兰老地区,宗教主要势力乃是大乘佛教和棉兰老教。大乘佛教是最原始历史最悠久的宗教之一,拥有不菲的教徒数量,不值得奇怪。但是,棉兰老教地兴起。却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仅仅十多年的功夫,棉兰老教就一跃而出,大有取代大乘佛教成为棉兰老地区第一大宗教势力的趋向。其拥有的教徒数量超过了五百万人。棉兰老教地迅速崛起,这不得不令人怀疑其中是不是有强大实力的后台作为支撑,又有着有当地统治者的有意地引导。

除了宗教之外,资源方面的争夺也是三个地区之间矛盾紧张的原因之一。

吕宋岛的资源分布一向不平衡,各地去的资源特点非常突出。

北吕宋山地比较多,出产大量的矿物,包括煤矿、铁矿、铜矿、铬矿等,这些战争物资产量很大,质量也很好。这些矿物都是唐川帝国最需要的。所以唐川帝国当初就先控制的就是这里。然而,相对而言,北吕宋的粮食产量并不大,大概也就是仅仅能够维持自给自足而已。

南吕宋则是世界闻名地粮食产地,水稻可以一年三熟甚至四熟,因此稻米的产量非常大,而且米质优良,附带出产的水果等副食品也很多。南吕宋所产粮食的三分之二都是用来出口的,大量出口的对象就是唐川帝国。然而,南吕宋的矿产产量始终不足,使得它没有办法发展工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