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牟屏λ�也斡肱穆艟杭邸�

不敢参与,并非不敢期望,李嘉诚梦寐以求打入中区。

李嘉诚信步走到深水湾的山坡,眼前是海湾的朦胧轮廓。潮声在他胸中激荡,他眼前仿佛看到两座商业大厦,从地铁车站拔地而起。李嘉诚一贯渴望挑战,也乐意应战。

“不必再有丝毫犹豫,竞争既是搏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何在商场立脚,超越置地?!”

李嘉诚大步回到家中,坐进书房,翻阅带来的有关地铁的研究材料。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香港商界,有句十分流行的话:“撼山易,撼置地难!”李嘉诚估计,参加竞投的将会有置地、太古、金门等英资大地产商、建筑商。华资地产建筑公司实力稍逊。置地的夺标呼声最高,长实参与竞投,就必须把置地作为竞争对手,与这个庞然大物对撼。

港岛中区,是置地的“老巢”。当年置地创始人保罗·遮打参与中区填海,获得港府成片优惠地皮。置地在中区,拥有10多座摩天大厦。置地广场和康乐广场(又名怡和大厦)位于未来的中环地铁车站两翼。中环车站又恰好落在遮打道上,遮打道的南侧,则是遮打花园广场。就凭这些物业和街道的名称及主人,就可知置地在中区的地位。

难怪当时的公众和传媒都把中环站称为遮打站。

金钟站离遮打花园广场仅一百多米,简直就处在置地的眼皮子底下。

攫取中环、金钟车站的兴建权,等于打入中区的心脏,到置地这只座山虎的食槽里夺食。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置地并未公开声称参与竞投,就有报章唱起置地“志在必得”的高调,谁与置地竞争,无疑“以卵击石”。

李嘉诚想,“志在必得”的置地,会不会“大意失荆州”呢?

置地属怡和系,怡和大班又兼置地大班。现任大班是纽璧坚,纽璧坚20岁起就参加怡和洋行的工作,一步步爬上董事局主席高位。纽璧坚没有任何背景,靠的是自己的勤勉努力。

置地的另一个创始人,是凯瑟克家族的杰姆·凯瑟克。凯瑟克家族又是怡和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因此,纽璧坚身为两局大班,又得受股东老板的制约。凯瑟克家族力主把发展重点放到海外。这样,势必分散纽壁坚坐镇香港抉择的精力。

这正是一般不易洞察的置地的薄弱之处,人们往往会被置地的“貌似强大”蒙住双眼。

置地一贯坐大,也习惯于坐大。过于自负的置地未必就会冷静地研究合作方,并“屈尊”去迎合合作方。

那么,地铁公司招标的真正意向是什么?

香港地铁公司是一间直属港府的公办公司。香港的公办公司,并不像过去内地的国有企业,一切都由政府包揽包办。地铁公司除少许政府特许的专利和优惠外,它的资金筹集、设计施工、营运经营,都得按商场的通常法则进行。

李嘉诚通过各种渠道获悉,港府工务局对中区邮政总局原址地皮估计约2。443亿港元,原址用作中环、金钟两地铁车站上盖。另加上九龙湾车厂地皮估价,两者合计约6亿港元。

港府将以估价的原价批予地铁公司,由地铁公司发展地产,弥补地铁兴建经费的不足。

地铁公司为购旧中区邮政总局原址地皮,曾与港府多次商谈。地铁公司的意向是:用部分现金,部分地铁股票支付购地款。港府坚持要全部用现金支付。

李嘉诚首先明确这一点,竞投车站口盖发展权,必须以现金支付为条件。

地铁公司与港府在购地支付问题上产生分歧,说明地铁公司现金严重匮乏。地铁公司以高息贷款支付地皮,现在急需现金回流以偿还贷款,并指望获得更大的盈利。

李嘉诚在投标书上,提出将两个地盘设计成一流商业综合大厦的发展计划。这仍不足挫败其他竞投对手。任何竞投者都会想到并有能力兴建高级商厦物业。李嘉诚的“克敌”之法是:首先,满足地铁公司急需现金的需求,由长江实业公司一方提供现金做建筑费;其次,商厦建成后全部出售,利益由地铁公司与长江实业分享,并打破对半开的惯例,地铁公司占51%,长江实业占49%。

这对长江来说,是一笔沉重的现金负担。李嘉诚决定破釜沉舟,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做一次冒险。

1976年冬,长实通过发行新股,集资1。1亿港元,大通银行应允长实随时取得2亿港元的贷款,再加上年盈利储备,李嘉诚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